虛擬技術取代硬體設備

微軟、Intel、緯創插旗醫療數位轉型 生態圈 展現隱形新勢力【會員限定,12/25前限期開放】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3-02-28
微軟醫療產業(攝影/劉馨香)。

臺灣擁有世界頂級的醫療水準,近幾年也成為跨國科技大廠投入、競逐智慧醫療的一級戰區,包括亞馬遜、微軟、Intel、甲骨文等巨擘都大張旗鼓的宣示加入臺灣醫療數位轉型生態圈。有別於傳統實驗室高階儀器的助力,這些科技大廠,正在用隱形的新勢力,翻轉生技醫療產業發展,他們的策略又是甚麼?

撰文/彭梓涵


去年11月,人工智慧(AI)新創OpenAI開發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在微軟雲端市集Azure Marketplace上架幾天就累積超過100萬用戶,短短兩個月更達到上億全球用戶(相較臉書會員用了4.5年時間才達到),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應用程式。

AI科技再創高峰,更引起AI領域各行各業人士的熱烈討論。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在公開場合也預告,這項AI技術將會顛覆辦公室、教育和醫療保健工作,以ChatGPT開發相關應用的AI公司,股價也將隨之起飛。

事實上,AI應用在醫療手術或簡化醫護工作流程、協助醫療決策、增進醫病關係、遠距醫療、藥物開發等場景上,早已行之有年,近幾年疫情更加速全球醫療的數位轉型,使得醫療服務更智慧化。

這樣的趨勢驅使臺灣包括電子五哥,廣達、緯創、華碩、明碁、英業達等資通訊業者紛紛跨足生醫領域,多家智慧醫療新創如雲象科技、長佳智能、宏碁智醫等開發的醫療AI產品也取得法規單位認證。

由於臺灣擁有世界頂級的醫療水準,也成為科技大廠投入、競逐智慧醫療的一級戰區,包括亞馬遜(Amazon)、微軟、英特爾(Intel)、甲骨文(Oracle)等巨擘都大張旗鼓的宣示加入臺灣醫療數位轉型生態圈。

有別於傳統實驗室高階儀器的助力,這些國內外的科技大廠,正在用隱形的新勢力,翻轉生技醫療產業發展,他們的策略又是甚麼?

微軟醫療產業公共業務事務群首席醫療產業顧問劉致宏表示,微軟是三大公有雲中,唯一有醫療產業雲與醫療團隊的業者,與微軟合作,就是跟微軟整個夥伴合作。(攝影/羅翊方)

 

科技業者大舉進軍醫療服務失利 數位醫療應用行業仍大有可為!?

目前ICT國際大廠中,對醫療市場布局最積極的還是全球三大公有雲(Public Cloud)廠商,Google、亞馬遜、微軟,不過,每家科技大廠投入的醫療產業領域,策略都不太一樣。
 
以三大公有雲業者來說,最先切入生技醫療產業是做「B2C」的雲端服務業。其中,電商龍頭亞馬遜是最早投入醫療行業的先行者,細數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近10年的投資就包括藥品電商、員工醫療保健方案、線上診斷平台、遠距醫療等。
 
包括2011年,斥資4億美元併購藥品電商Drugstore.com;2017年斥資137億美元併購有機超市Whole Foods,完善了亞馬遜線上線下服務。
 
邁入線上線下整併後,亞馬遜從2018年開始,加快健康領域布局,首先以10億美元收購線上藥房PillPack,創造了亞馬遜藥房;2019年為自家員工及眷屬推出遠距醫療服務平台Amazon Care;2020年推出藥品電商Amazon Pharmacy為Prime會員提供折扣,往初級醫療(Primary Care)方向努力。 
 
還有直接面對消費者的Google,在醫療市場的布局上是在2016年直接挑戰了科學最棘手的問題——蛋白質摺疊,並透過演算法在18個月內破解2億組蛋白質結構 ; 2019年又宣布併購智慧穿戴裝置Fitbit,擴展醫療版圖等。
 
然而,兩家科技巨頭進軍醫療領域似乎都不順利。
 
Google健康部門Google Health,成立以來就一直遭受健康數據資安等問題抨擊,最終決定在2021年解散團隊,並將醫療業務打散到各部門。
 
亞馬遜的Amazon Care則因為產品不夠完善,無法滿足鎖定客戶,2021年也黯然關閉,先前與JP Morgan、Berkshire Hathaway三方合資成立的醫療保健事業Haven,最終也因美國醫療保健體系太過複雜結束營運。
 
顯然,即使這種新興科技在美國甚至全球醫療保健中,也都還未能被充分利用。不過,即便挑戰依舊,這兩家公司仍不放棄積極地投入醫療行業,試圖改變這一切。
 

微軟「醫療產業雲」臺灣醫學中心 滲透率達7成   三核心三階段助力生態系發展

而有別於Google、亞馬遜,三大公有雲中,唯一專注以「B2B」方式切入醫療、並推廣「產業雲」的是微軟。
 
台灣微軟公共業務事務群首席醫療產業顧問劉致宏指出,雲端是一個很通用的概念,基本上,就是過去客戶地端自建的機房,轉向集中由第三方專業的雲端廠商來提供服務,其中包含基礎建設即服務(IaaS)、平台即服務(PaaS)、與軟體即服務(SaaS)三種類型。
 
而目前全球醫療客戶與臺灣醫療客戶類似,採用的優先順序都是從SaaS服務開始,之後才是IaaS與PaaS,其中微軟的Microsoft Office 365即是最典型的SaaS雲端服務,Microsoft Azure則是IaaS與PaaS的雲服務平台,並同時間提供Azure Stack HCI等混合雲佈署的方案。
 
根據最新2023 Newsweek 全球智慧醫院排名上,有公開與微軟醫療產業雲平台合作的醫院即超過50%,包含全球知名醫院:梅奧診所(Mayo Clinic)、約翰霍普金斯醫院(Johns Hopkins Hospital)、克里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等。
 
而除了醫療院所,微軟也跨足生技醫藥,吸引跨國藥廠諾華(Novartis)簽署5年合約,諾華期望透過微軟的機器學習和雲端算力,在大量實驗室數據與臨床文件中,加快藥物的發現。
 
能有這樣的成績,劉致宏認為,主要還是微軟是三大公有雲中,唯一有醫療產業雲與醫療團隊的業者,除此之外,這朵醫療產業雲的資料交換是遵循國際標準FHIR,底層架構也是獲得美國醫療資安規範HIPAA認證,能讓客戶更與國際接軌,並確保資安、法遵與隱私的保護。
 
這樣的特殊性,也使2021年7月才成立的台灣微軟醫療產業團隊,在短短成立1年半的時間內,即有新竹臺大分院、北醫附醫、中國附醫、臺中榮總、花蓮慈濟、新光醫院等醫院的雲端應用案例發表,加上未公開但已採用微軟雲服務的大型醫學中心,微軟醫療產業雲的服務平台案例,在臺灣醫學中心滲透率高達7成,甚至比全球占比高。
 
此外,由於近期最火紅的Open AI與ChatGPT服務,在企業級規格上的應用也是獨家授權給Microsoft Azure雲平台,這項優勢也將助力採用微軟醫療產業雲平台的醫療客戶,更加速未來醫療AI上的應用發展。
 
目前,微軟的醫療產業雲,在臺灣會以「醫護同仁生產力」、「資料分析與AI應用」、「就醫服務體驗」為核心,並透過招募(Recruitment)、共創(Co-creation)、國際拓展(Global Expansion)三階段,協助醫院、醫療器材、醫療資訊廠商打國際盃。
 
「微軟在全球醫療的布局,會朝向雲端產業化,讓醫療產業雲的生態系更完善,也就是說,當你在跟微軟合作時,就是跟微軟整個合作夥伴生態系合作。」劉致宏說。

臺灣擁有世界頂級的醫療水準,成為科技大廠投入、競逐智慧醫療的一級戰區。圖為2022年醫療科技展會科技廠商。(圖/本刊資料中心)

 

Intel軟硬兼施 滿足生技醫療多數場景

除了三大公有雲之外,全球最大晶片廠商之一的Intel,則採取「軟硬體兼施」的策略投入醫療保健與生命科學。不過,Intel目前大部分還是扮演設備供應商的角色。
 
Intel的硬體產品包括Intel Xeon、Intel Core等各式醫療處理器(CPU),軟體產品則有 Caffe和TensorFlow,以及OpenVINO 等深度學習軟體,可滿足客戶以更少成本與時間,開發高階醫療影像設備如CT、MRI、超音波、醫療用平板、床邊終端機器、穿戴式裝置、藥物開發等。
 
除了供應醫療保健業者關鍵CPU外,Intel近幾年也加大對醫療新創的投資,包括2017年投資Synthego,該公司致力提高CRISPR基因編輯效率;2019年投資醫療數據軟體公司Medical Informatics、影像病理學公司Reveal Biosciences等,這些投資證明了Intel在醫療領域布局的決心。
 
去年醫療科技展,Intel也首度攜手國內18家生態系廠商進行聯展,包括研華、華碩電腦、安勤科技、柏瑞醫、宏智生醫、威強電工業電腦、慧誠智醫、捷絡生科、康統醫學、鈞聯生醫、台灣微軟、真茂科技、醫揚科技、佳世達、台灣羅氏診斷、偉薩科技、中美萬泰科技,以及緯創醫學科技,展示多年來協助醫療轉型的過程與解決方案。
 

緯創從「設計思考」出發 彌補患者院內到院外照護黑暗期

國內電子五哥之一的緯創,則是臺灣科技業者布局智慧醫藥最積極的公司之一,緯創先是在2016年成立緯創生技控股,廣投10餘家智慧醫療公司,包括小金雞馬雅資訊、緯創醫學、緯謙科技、以及與外骨骼機器人廠商B-Temia在新加坡成立B-Temia Asia等。
 
其中百分之百轉投資子公司緯創醫學就專注與深耕在智慧醫療領域,發展主軸包括:生命科學儀器、體外診斷儀器、光學與影像設備、外骨骼與助行機器人、智慧醫療五大領域,並與恩主公醫院、高雄醫院、高雄榮總、羅東博愛醫院等醫療院所合作。
 
目前已開發的產品包含Health 365健康照護平台、智能血液透析解決方案、手術排程管理系統、外骨骼機器人、癌症篩檢與基因檢測、AI零接觸智能照護系統等,產品相當廣泛。
 
緯創醫學總經理黃俊東表示,緯創醫學的目標是希望透過智慧方式建構健康生活圈,以填補患者院內到院外照護的黑暗時期。
 
而在產品開發方面,為了打破科技公司切入醫療領域的思為落差,打造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緯創則導入「設計思考」方法。
 
例如在慢性腎臟病照護解決方案和AI零接觸智能照護系統上,緯創先深入研究醫療場域,爬梳使用者包括診所管理行政人員、醫師、護理師及病人等需求,在鎖定明確清楚的價值定位,找到使用者導向的服務解方後,才再收斂出所需的系統開發功能。
 

科技新知――何謂雲端服務?

雲端服務主要會結合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與雲端儲存(Cloud Storage),其做法是藉由虛擬化的技術來取代硬體設備,並將資料、程式、工具平台或服務放在虛擬網路空間,使用者只需要連接遠端伺服器,就能隨時存取、運算或備份。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