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日本生技展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103 全球新一輪熱門設備全解析!
Vol. 112
Vol. 111
Vol. 110
Vol. 109
Vol. 108
Vol. 107
Vol. 106
Vol. 105
Vol. 104
Vol. 103
Vol. 102
Vol. 103
2023-02
全球新一輪熱門設備全解析!
生醫次世代競賽號角響起臺灣1,700億市場
新療法崛起、研發需求、成本提高,全臺超過70家生物技術供應商,如何獨具慧眼引進高階儀器助立生技產業向前?
所有電子書
購買紙本雜誌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更多
封面故事
臺灣1,700億市場全球新一輪熱門設備全解析!
新興療法崛起,醫療成本提高,疫情後各大藥廠紛紛加碼研發預算,傳統技術與儀器設備,已無法滿足研究開發,全球生技醫藥次世代競賽號角響起!臺灣實驗室儀器市場發展至少45年,分析儀器每年進口約1,700億新臺幣,全臺超過80家生物技術供應商,如何獨具慧眼引進高階儀器,持續助力生技產業向前?企畫/撰文彭梓涵採訪整理/彭梓涵、劉馨香攝影/劉馨香、羅翊方視覺/美術設計/黃黛鵑參考資料/市場公開資訊圖/freep...
封面故事
臺灣五家高階儀器供應商 熱門設備全面解析!
全球分析實驗室儀器到2027年,市場規模將成長至1,557.3億美元,其中增長最多的板塊為亞太地區。臺灣實驗室儀器市場發展至少45年起跳,市場成熟度高,全臺有超過70家生物技術供應商,這些廠商如何獨具慧眼,引進未來3~5年引領產業趨勢的創新儀器,臺灣現在又握有哪些高階熱門儀器?撰文/彭梓涵 生技醫療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分析實驗室儀器市場的增長,根據TheBusinessResearchCompa...
封面故事
高階技術儀器 助臺8項創新研發比拚國際
生物技術供應商為學術研究者和生技醫藥業者,提供執行實驗、研發到生產製造的強力工具。本刊採訪圖爾思生技、尚博生技、冷泉港生技、Cytiva、BD等公司的同時,也瞭解到他們協助臺灣從微生物、粒線體疾病、癌症、免疫學領域研究,到診斷、療法開發、生物藥製造、無菌充填製程等,至少8項臺灣技術進展,比拼國際、毫不遜色。撰文/劉馨香各類先進的科學儀器設備,已是現今學術研究、新藥研發到CDMO業者,在高速發展的生...
封面故事
微軟、Intel、緯創插旗醫療數位轉型 生態圈 展現隱形新勢力【會員限定】
臺灣擁有世界頂級的醫療水準,近幾年也成為跨國科技大廠投入、競逐智慧醫療的一級戰區,包括亞馬遜、微軟、Intel、甲骨文等巨擘都大張旗鼓的宣示加入臺灣醫療數位轉型生態圈。有別於傳統實驗室高階儀器的助力,這些科技大廠,正在用隱形的新勢力,翻轉生技醫療產業發展,他們的策略又是甚麼?撰文/彭梓涵去年11月,人工智慧(AI)新創OpenAI開發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在微軟雲端市集AzureMarket...
封面故事
【附錄】國內外儀器、試劑廠商
註:國內儀器設備廠商眾多族繁不及備載。整理製表:環球生技編輯部資料來源:市場公開資訊>>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103
Editor's Note | 編輯筆記
更多
編輯筆記
盼「島嶼DNA」都是臺灣之光,不要淪為惡鬥事件!
《島嶼DNA》是陳耀昌醫師的知名著書之一。有著過人才氣、橫跨醫學與人文的陳醫師,已不必在此贅言著墨他個人無論在醫學、社運政治,及近年專注文學創作的光彩成就。個人利用今年舊曆年假,一口氣看完陳醫生五本創作《島嶼DNA》《傀儡花》《獅頭花》《苦楝花Bangas》《福爾摩沙三族記》,深感兔年伊始,就有了學習省思的踏實感以及盈滿熱忱的前進動力,也希望所有我認識的生醫業界朋友們,都有個順心開心的兔年。很遺憾...
Medi-care+ | 新醫療
更多
新醫療
先進醫資
實現「無圍牆醫院」願景 先進醫資落地海外12國 全球用戶破300萬!
先進醫資創辦人黃兆聖,發揮他在海外醫療團累積的資訊專案經驗,帶領團隊開發出雲端醫院系統平台,鎖定中小型醫療機構醫療資訊化的剛性需求,證明臺灣經驗也能成功輸出海外;另一項主力產品健康共照雲,也在疫情下成為縣市政府的防疫夥伴,讓民眾即使離開醫院也能享受到照護服務,實現「無圍牆醫院」的願景。撰文/吳培安 圖/先進醫資提供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說:「永遠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NeverLetAGoodCri...
Company | 新銳公司
更多
新銳公司
醫流體李文斌挾頂尖微流體技術 為父母創業獲獎無數【會員限定】
從國內微流體學研界大師李國賓的技術出發,開發出6小時快速抗生素敏感檢測、「即滴即測」的一站式PCR等系統,醫流體執行長李文斌,放棄台積電工程師的高薪工作,憑著對父母親病魔的「不服氣」毅然創業。今年,醫流體將提出第一張醫材證申請,同時計畫pre-A輪再募2億元新臺幣。撰文/巫芝岳可精確操控微量流體的「微流體(Microfluidics)」系統,被視為21世紀最重要的生醫重點技術之一。根據GrandV...
新銳公司
生技人張煥基創「優膳糧uMeal」 當控醣首席總鋪師
主打健康訴求的低醣飲食近年在臺掀起風潮,然而,如何克服兼顧美味、營養又能持續獲利的三角難題,成為決勝點!臺大生技系畢業的連續創業家張煥基成立餐飲品牌「優膳糧uMeal」,在歷經多次嘗試下,已從糖尿病友需求逐步走向大眾市場,打破「服務病友就難以永續」的商模魔咒,實現永續的社會企業模式。撰文/吳培安 亞洲國家崇尚「醫食同源」觀念,滋補強身的日常飲食,也能成為一種維持健康、防治疾病的療法,甚至發展出針對...
ViewPoint|專家觀點
更多
專家觀點
郭守仁
臺灣智慧醫療科技 如何「以醫帶產」輸出國際?
郭守仁歷任彰化基督教醫院副院長、院長、協同總院長達二十多年,將百年老店彰基從地區醫院,「翻新」為國際化的醫療集團,現在任大洸醫院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發展醫療機構管理顧問服務與醫療費用行動支付平台「醫指付」。2021年,由國內12個醫療體系、3家學協會及4家業者共同籌組成立的財團法人台灣醫療健康產業卓越聯盟基金會(MedicalExcellenceTaiwan,MET),也由郭守仁擔任顧問,以及前往...
專家觀點
張嘉淵
元宇宙、數位分身虛實整合 實現「以人為尊」未來醫學
現任廣達電腦技術長暨副總經理、廣達研究院院長,負責廣達前瞻產品研發、未來科技策略及全球研發合作,也帶領廣達BU12事業部,主導智慧醫療及健康照護等新事業。自2019年起擔任我國APEC企業諮詢委員會(ABAC)代表,並於2022年擔負數位工作小組共同主席,專業備受肯定。張嘉淵博士除了有優秀的專業能力,還是個有溫度的科技人,強調「科技要從人文角度出發」,秉持這樣的精神,他總是能設計出貼近人們需求的系...
Industry | 產業
更多
產業
陽明交大醫技系 以「實作」孕育高階醫檢人才
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於1979年成立,是全臺國立大學中,繼臺大後第二個成立的醫技系,更是全臺第一個成立博士班的醫技系,至今已有超過40年歷史,強調「實作」的課程,致力於培育高階醫檢人才,持續為醫療機構、政府機關檢驗單位、生技產業注入新血。同時,也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承擔下大量檢驗量的抗疫英雄!未來,在精準醫學、再生醫療、生殖醫學三大最夯領域中,醫檢師更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撰文/李林...
產業
臺灣「精準檢測」業 誰是下一檔生技併購黑馬?
在全球精準醫學的強勁趨勢下,加上新冠疫情延燒三年多來,多間以醫學檢測技術為主軸的生技公司紛紛在資本市場中掀起「旋風」。從博錸、奎克陸續獲外商投資,到行動基因被PreneticsGlobal收購,臺灣檢測業者開始吸引國際投資人目光。放眼國內如瑞磁、光鼎、基米、世基等興櫃公司,其各擁獨步全球的技術利基或市場,成為下一波被M&A目標,下一檔生技併購黑馬是否將出線?撰文/巫芝岳去(2022)年12...
產業
良好的數位化轉型管理 是生物製藥廠成功關鍵!
數位化已不僅是企業口中的未來願景,而是被當今企業列為最優先的轉型任務。對於法規高度監管的生物製藥產業來說,數位轉型需要的不只是數位化科技,更需要破釜沉舟的決心,將「人」和「流程」結合在一起,並把員工視作全面轉型管理的關鍵元素。責任編輯/吳培安KaiVogt是歐洲知名製藥業之委託開發暨生產製造組織(CDMO)大廠VetterPharma的資深副總,負責企業發展、法規、企業合規及資訊科技。本刊特別專訪...
People | 人物
更多
人物
曾憲榮
UCLA奈米醫學家曾憲榮: 創業才是一流學者!
從所謂土博士到美國UCLA終身教授,曾憲榮如今成為系上NIH經費拿最多、成功開發胞外囊泡癌症早期篩檢的明星創業科學家,其學術職涯從化學跨醫學「彎道超車」之路,使曾憲榮成了美西知名華人學者,也成為許多在美年輕學者的模範。曾憲榮師承諾貝爾獎得主FraserStoddart和UCLA創業學者MichaelPhelps,努力不懈的他,更不忘感恩臺大化學系教授陸天堯的啟蒙,且認為自己總是在最需要貴人的時刻,...
Bio Bookshelf|生技書房
更多
生技書房
《手術的發明》縱觀現代醫療 前瞻植入物革命後未來
本書是一部宏觀的外科手術史,從古希臘醫生對人體的猜測,瞭解人體器官和功能,發明抗生素、麻醉,一路寫到改變世界的20世紀植入物革命,解釋了「我們究竟是如何走到現在」。當現代人的身體裡塞滿人工植入物,並走向賽柏格式電子人,我們在隱私、安全、倫理……又面臨怎樣的挑戰?作者/大衛.史耐德 譯者/黃馨弘 責任編輯/劉馨香關節置換手術是全世界最常見的植入物手術。它不僅能夠減輕疼痛,...
Bio Library | 生醫知識庫
更多
生醫知識庫
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
新冠、癌症、阿茲海默都靠「菌」! 微生物體多元應用吸睛
「第七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今年1月7日,於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盛大舉行,共有10位美、日、韓、臺微生物體領域專家,在會中分享各自專長的微生物體研究。從新冠、癌症、阿茲海默症、慢性病等臨床醫學,至微生物演化、以AI演算法預測微生物生態系變化等,從微觀到巨觀,微生物的多元應用市場開啟大門。撰文/巫芝岳、李林璦、彭梓涵、劉馨香 攝影/羅翊方1月7日,圖爾思生技攜手中央研究院、臺大醫院舉辦「第七屆亞...
Bioresource | 生農.循環.永續
更多
生農
循環
永續
在地生技
林試所
林試所首創鳳梨葉相紙 成黑白影像藝術載體
鳳梨果實採收後,會剩餘大量的鳳梨莖和鳳梨葉,鳳梨莖可萃取豐富的鳳梨酵素,而看似不起眼的鳳梨葉,其實蘊含優質的纖維。以鳳梨葉作為製紙原料,不僅相當好處理,紙張成品細膩、耐保存、且強度高,曾獲得國畫大師張大千喜愛,林試所如今創造鳳梨手工相紙,與攝影專家合作顯影黑白相片作品。撰文/劉馨香臺灣盛產鳳梨,嘉義民雄、臺南關廟、高雄大樹、屏東高樹等著名產區,有著一望無際的鳳梨田,在氣候溫暖、陽光普照的春夏季節,...
回雜誌目錄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臺灣醫師的罕病創新醫療之路!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