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保健素材挖金術!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3-04-15
MIT保健素材挖金術!

2021年臺灣保健食品市場規模將達到1,596億元,2020年國內保健營養食品產值約達906億元,臺灣保健食品產值連5年創新高!
臺灣保健素材勵精圖治發展30年,從製劑配方(Me-too)步入新素材開發(Me-leading),臨床數據翻轉MIT產業升級,國產保健素材成功翻轉 「殖民臺灣」!
咖啡渣、綠豆殼、黃豆渣、土鳳梨莖都能變廢為寶,家禽、家畜屠宰副產物都能點石成金,保健食品生活化、食品保健化,MIT保健素材創無所不在新商機!
但開發創新保健素材挑戰多,資本、通路、時間……, 造就大者恆大!?MIT保健素材挖金術,本刊為您一一揭露!

責任編輯:李林璦
採訪整理:李林璦、巫芝岳
撰文:李林璦、巫芝岳
資料研究:本刊資料研究中心
攝影:巫芝岳、楊雅涵
視覺/美術設計:黃黛鵑
參考資料:市場公開資訊
圖:freepik, vecteezy, pixabay


早起吞顆綜合維生素、益生菌粉、葉黃素果凍,吃著褐藻醣膠養大的健康魚排,搭配樟芝咖啡、牛蒡茶開啟美好的早晨,午餐來塊真菌菌絲體未來肉排,喝一杯靈芝發泡錠,下午以膠原蛋白軟糖作為點心……

疫後時代,民眾對於日常保健越來越重視,保健食品生活化或食品保健化越來越頻繁。

據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指出,2020年臺灣保健食品市場規模為1,512 億元,成長率為5.6%,預估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596億元,約成長5.6%;而根據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調查,2020年國內保健營養食品產值約達906億元,僅較2019年成長約3%。

(編按:保健營養食品產業包含:生產膠囊、錠狀、顆粒粉末或飲品等型態之保健類食品、漢方保健食品、食用酵素、病患用食品、營養配方食品、營養輔助食品及其他生產具保健營養訴求的食品產業。)

看好微生物保健素材  佔臺產值首位

2020年保健營養食品的產值中,以微生物來源的相關產品產值最高,高達233.5億元,其中乳酸菌類發酵產品的產值最高,約123 億元,包含優酪乳、稀釋發酵乳、乳酸菌粉末、膠囊及錠狀等相關產品。(見【圖一】)

產值第二高的為真菌類及其代謝物,產值高達68.5億元,包括紅麴、靈芝、樟芝及冬蟲夏草之粉末、膠囊、錠狀產品;第三高的為發酵食品或代謝物,產值約42億元,包含保健醋、納豆激酶、植物來源酵素、穀類或蔬果發酵液等。

而以植物來源的保健營養食品,包含漢方草本飲品、綠茶飲料、保健茶飲等產值約152億元,穀物來源的保健營養食品,包含燕麥片、綜合榖粉、即飲穀奶,如豆漿、燕麥奶、芝麻萃取物等產值約135.5億元。

動物來源的保健營養食品,包括雞精、蜆精、魚精、甲魚精、膠原蛋白、龜板、鹿角、葡萄糖胺、軟骨素、特定訴求乳製品(如含鉻奶粉、高鐵奶粉及蜂膠等機能訴求沖泡奶粉)等產值約126億元。

從產值來看,微生物類保健營養食品是臺灣目前的主力,本刊本次採訪的保健專家中,也多數看好臺灣發展發酵與微生物培養保健產業,除了能夠解決耕地面積小的困境,還可完全自主掌握原料生產。

如專長液態發酵的保健大廠葡萄王,近年陸續推出蟬花與猴頭菇菌絲體的創新保健素材,是全球唯一可以大量量產含猴頭素A (5mg/g)菌絲體的公司。猴頭菇在動物試驗、人體臨床試驗中均顯示出其對輕中度失智症患者、老年聽力退化等具有功效。蟬花菌絲體則具有眼部保健功效,在乾眼症、降眼壓等在動物及臨床試驗中皆具有功效。

而在植物來源的創新素材中,有許多臺灣特有種正在開發中,如質璞創新生技運用臺灣肉桂葉萃取物開發保健食品; 三愛生物醫學集團以全環控系統栽培的臺灣阿里山金線蓮,完整保留金線蓮的有效保健成分; 藥技中心也在2021年時將臺灣藜(俗稱紅藜)的萃取及改善脂肪肝技術,專屬授權給博惠生技,規劃推出首支臺灣藜護肝保健食品。

此外,臺灣芝麻大廠富味鄉在近年宣布進攻保健素材領域,推出芝麻素與芝麻蛋白兩大保健素材,以芝麻素開發的保健產品早在2015年取得「護肝」的健康食品認證。

目前,保健產品主要功效性訴求前五名分別為,腸胃道保健,佔15.2%;免疫調節、增強免疫力,佔13.3%;營養補充,佔8.0%;護眼、緩解視疲勞,佔7.7%及調節血脂,佔7.2%。

而在穀研所的調查中指出,潛力功效訴求前五名為,首位為免疫調節、增強免疫力,佔17.3%;護眼、緩解視疲勞,佔11.2%;延緩衰老,佔10.9%;腸胃道保健,佔9.8%及減重、減脂/體重控制,佔8.1%。

從數據可發現,腸胃道保健、免疫調節及護眼三大功效,不管在現在或未來都是多數國內業者看好的保健營養食品功效項目。

如臺灣綠藻就是第一家獲得調節血糖功能、免疫調節功能健康食品雙認證的藻類健康食品,也是第一個獲得延緩衰老健康食品認證的藻類健康食品,有望帶領臺灣創造藻類經濟。



葡萄王成立真菌未來肉品牌「FungGi meet」,使用鐮刀菌(Fusarium venenatum)進行發酵,產生絲狀的真菌蛋白製作成「真菌菌絲體未來肉」。上為真菌未來肉。(圖/葡萄王提供)下為原料。(攝影/巫芝岳)

農食副產物  重獲新生又逢春

自2017年政府將「新農業」與「循環經濟」納入政策,形成「5+2產業創新計劃」後,就持續推動以友善環境、加速資源循環為核心的企業轉型,其中,京冠生技更是其中的翹楚,董事長楊青山還獲得2022年第三屆「臺灣循環經濟獎-英雄獎」。

京冠致力於將農食副產物的剩餘價值發揚光大,舉凡咖啡渣、綠豆殼、黃豆渣都能變廢為寶,並成為經濟動物的機能性飼料原料與添加劑,例如,將綠豆皮發酵產物或咖啡渣發酵產物添加在雞或豬的飼料中,以精準預防醫學促進動物健康、促進其生長。

此外,其從綠豆殼中萃取出的綠豆皮醇萃取物,在雞隻的試驗中發現,能有效抑制禽流感、新城病毒、冠狀病毒等各項家禽重要病毒,干擾病毒在宿主細胞的感染、複製與釋放的各項機制,並能輔助疫苗達成更佳保護效果。 

楊青山也透露,目前正在著手準備申請臺灣第一支經濟動物或寵物用的植物新藥藥證!

而在2022年底,以色列生物製藥公司MediWound的深度燒燙傷(深二度和三度)植物性焦痂清創新藥NexoBrid (anacaulase),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

這項植物性焦痂清創新藥,其中關鍵的「活性鳳梨酵素混合物」,正是由臺灣的嘉年生化開發,萃取自臺灣土鳳梨莖,在2001年就技轉給MediWound,同時簽訂全球獨家的鳳梨莖萃取粉供應。

眾盈泰生醫與臺灣最大的專業豬肉生產商嘉一香食品子公司嘉鼎生技,共同技轉承接中興大學林亮全教授從家禽、家畜副產物中提取而成的胜肽技術,原料包含大家從沒想過能夠成為保健素材的豬肝、雞胗、豬血、豬皮,以及屠宰廢棄的雞血、豬膽、雞骨。

眾盈泰生醫目前開發出6支保健原料,包含瘦身肽、化脂肽、衛腸肽、抗壓肽、維骨肽以及驚奇肽,具備改善代謝症候群、對抗三高、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男性保健等保健功效。

本期雜誌的《新銳公司》以及《生農.循環.永續》欄目中,所提到的炬銨生技透過獨家草本炭方技術將天然物的抗菌效果提升3,000倍,成為替代經濟動物抗生素的功能性飼料;以及水試所將鯖魚的加工剩餘資材,變身成帶有磷脂醯絲胺酸的磷脂質微脂體,在動物試驗中具有緩解發炎的功效,這些也都是將廢棄物轉生再利用成為創新的保健素材的經典案例。


京冠生技是將農食副產物變廢為寶的典範企業,董事長楊青山更因此獲得2022年第三屆「臺灣循環經濟獎-英雄獎」。(圖/京冠生技提供)


嘉年生化從臺灣土鳳梨莖中萃取出「活性鳳梨酵素混合物」,技轉給以色列生物製藥公司MediWound開發深度燒燙傷植物性焦痂清創新藥。圖為嘉年生化董事長林景寬。(圖/本刊資料中心)

保健素材生活化 創造「無所不在」商機

這些創新的保健素材都是從大自然取經,其萃取出的功效成分可多元化的應用,涉及保養品、食品、醫材、農業到畜牧等不同領域,也創造出多元且無所不在的商機!

身為靈芝保健素材隱形冠軍供應商的帝勝生技,董事長蔡宗勲一語道出,越是百搭到無所不在的素材,更具有無窮的商機,而要能足夠百搭,長期的使用歷史與安全性是關鍵。

因此,蔡宗勲選擇靈芝中的多醣體作為活性成分,國際上普遍都能接受,是一款經典原料。

目前,帝勝已與多家知名品牌廠商包括哈佛醫研、敏盛集團等合作,更積極應用於機能性食品、保養品,甚至將觸角延伸到農業肥料、作物保護劑和畜牧業飼料。

他形容,就如同專精於搜尋引擎的Google,把其開發的各種工具提供大家免費使用,最後成為網路中無所不在的存在。

中華海洋生技透過臨床試驗驗證小分子褐藻醣膠對癌症輔療有幫助後,也往更寬廣的應用層面上發展,其在2019年成立「Hi-Q褐藻生活館」,除販售人用與寵物用的保健食品外,也開發出褐藻醬油、褐藻咖啡等等,讓褐藻融入日常生活中。執行副總陳迪智強調,未來將透過擴廠、精進生產技術、增加萃取純度,希望能降低褐藻醣膠的成本,讓它能更加普及。

目前,中華海洋也正在研發將雞與豬的飼料中添加小分子褐藻醣膠,期望除了養出健康的魚之外,也能讓其他的經濟動物不要使用抗生素,更加健康。

除了將創新保健素材用於人用和寵物用保健食品外,葡萄王在2022年成立了真菌未來肉品牌「FungGi meet」,運用其在發酵領域的專長,選擇使用鐮刀菌(Fusarium venenatum)進行發酵,產生絲狀的真菌蛋白製作成「真菌未來肉」,該菌株不但通過歐盟EFSA核准為一般食品,也獲美國GRAS認證,以及臺灣TFDA回覆同意可供食品食用原料。

葡萄王龍潭園區分公司總經理陳勁初指出,「以往運用大豆或是豌豆蛋白製作成植物肉時,需要靠擠壓來製造出纖維感,但菌絲的好處是其就是纖維,吃起來口感彷彿像真的肉,也不會像以往有一股隱隱約約的豆味。預計今年上半年可上市販售。」

更特別的是,葡萄王還與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合作,將運用菌絲體開發出與動物皮革相仿的皮革替代品,將追上世界的潮流,成為臺灣首個跨入菌絲體皮包的公司。

MIT保健新素材新商機無所不在,產業逐漸升級轉型,但是否真能打破過去以來,臺灣保健食品產業仰賴外國進口的局面?


葡萄王與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合作,運用菌絲體開發出與動物皮革相仿的皮革替代品。(攝影/巫芝岳)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