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階段速覽臺灣保健素材產業發展

臨床數據翻轉MIT產業升級 打破30年保健素材殖民地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3-04-15
陳勁初指出,歷經30載,台灣保健食品產業終於從「製劑配方」的Me-too產業走到「原料供應」的Me-better,再成長到「新素材開發」成為Me-leading,創造出品牌的價值!(攝影/巫芝岳)

臺灣的保健營養食品產值不僅連年創新高,國內自給率、外銷產值都逐年成長,顯示臺灣保健食品產業邁進轉型升級,從30年前的「製劑配方」走到「原料供應」,再成長到「新素材開發」。這其中,臨床試驗、科學根基穩固是攻打國際市場的關鍵。

撰文/李林璦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的數據,臺灣的保健營養食品產值連5年創新高成長,國內自給率也逐年上升,國內廠商生產的保健營養食品約有8成以上供應國內需求。

除了內銷自給自足外,臺灣業者也積極拓展外銷市場,東協是臺灣主要的出口市場,2019年保健營養食品總出口值成長至高達3,155萬美元,但2020年與2021年受到新冠疫情(COVID-19)影響,全球運輸與消費量能大減,造成連2年負成長。

2022年,隨著全球疫情趨於常態化,物流及人流管制逐漸鬆綁,出口金額回升至2,252萬美元,年增13.5%,其中,仍然以東協佔51.9%,年增24.3%,為最大外銷市場。

雖然自給率與外銷產值都逐漸成長,但臺灣保健營養食品依然仰賴進口。

據海關進出口統計,2022年進口金額為2億7,966萬美元,創下歷年新高,年增5.5%,主要進口市場以美國與歐洲為主,美國佔41.5%為最大宗,年增高達19.8%,歐洲佔35.8%,年增9.9%。

主要進口貨品以病患用的特殊營養食品佔最多,達43.2%,其他保健營養食品雖然進口佔比僅22%,進口金額為6,142萬美元(是臺灣出口額約2倍),也創下近8年的進口金額新高,年增達35.7%。

整體而言,臺灣保健食品產業雖然已經逐漸升級轉型、自給自足,但仍舊逃不過大量從國外進口保健食品的夢魘。

回顧臺灣保健素材30年發展

國產乳酸菌翻轉 保健素材「殖民臺灣」

在30年前,臺灣的保健素材有70~80%以上都是從國外進口,國外積極將在地保健素材傾銷全球,臺灣卻搶著進口,幫著國外品牌廣告,在小小的市場中廝殺得頭破血流。葡萄王龍潭園區分公司總經理陳勁初感慨笑了笑,「我一直形容如殖民地一般!」。

當時,業界每年都到日本取經,將當地去年流行的保健素材複製來臺灣賣,「我們都相信,在日本大賣的保健品,臺灣也會跟著大賣。」陳勁初說。

不過,臺灣發酵產業的技術實力驚人,陳勁初說,「納豆激酶成了翻轉的關鍵!」

2000年代初,納豆激酶以同樣的手法挾著「日本國寶」之姿,準備傾銷進臺灣,結果臺灣的產業們團結站起來,攜手將納豆激酶擋下,源富生物科技(當年名為人宇生技)、駿瀚生化、金穎生技等公司都具備在地生產納豆激酶的能力,築起一道牆,不再像過去敞開大門,讓國外保健素材如入無人之境。

接著,臺灣也開始建立起乳酸菌在地量產的技術,更跳脫了日本傳來臺灣發酵乳飲品的類型,開創出凍乾、包埋類型的乳酸菌粉/膠囊產品,可以保存更久,也更容易保護乳酸菌通過胃酸抵達腸道。

國產乳酸菌也同樣築起壁壘,國外大品牌都難攻入臺灣,無法再隨意左右本土市場,甚至,生展生物科技自2009年就開始將芽孢乳酸菌拓銷到海外市場。

陳勁初指出,目前臺灣益生菌雖然品牌多,但原料進口少,大多是用臺灣本土的原料,讓乳酸菌成為國產的天下。

從製劑配方(Me-too) 步入新素材開發(Me-leading)

「雖然這時臺灣已經從『製劑廠』成長到踏入『原料廠』,但即便如此,我們僅僅是掌握了量產技術,還是難以達到日本企業發表Papers (論文)的境界。」陳勁初說。

他回憶,1990年到日本參訪,帶隊的蘇遠志教授一句話像一根針扎在他的心中――「日本的企業在發表Papers!」

兩大問題開始困擾著陳勁初,第一,為什麼日本企業要發Papers?第二,為什麼日本企業有能力發Papers?

「反觀,當年的臺灣,甚至只要有業界在學術會議上貼出一張研究成果海報,就能獲得經濟部產業發展獎。」陳勁初說。

陳勁初思索臺灣業界難發表Papers的原因,他指出,臺灣在30年前大部分的產業都是製劑廠,多是進口國外素材再重新靠香味、口感、配方等差異來取勝,這些都難以揭露在Papers上。

但是,從腸道微生物組(Microbiota)的出現開始有所改變,其相關Papers發表在這幾年急遽增加。2001年前,每年發表之相關文獻低於百篇,但2010年後便破千篇,近兩年更破萬篇。

2008年,美國投入34億5,000萬新臺幣,啟動人類微生物體計畫(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HMP),並於2016年完成二階段的計畫。(可參見本刊第70期〈生技新食代〉)

這讓大家蜂擁鑽研益生菌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更發現多種新功效,從常見的調整腸胃健康到免疫、代謝,甚至是影響大腦狀態的精神益生菌,都朝著創新功效應用發展。

「這就類似老藥新用或新藥開發概念,保健食品也開始朝向尋找新原料、新菌株,或是拿既有的保健素材進行新功效開發,」陳勁初進一步表示,「直到這時我們終於從『製劑配方』的Me-too產業走到『原料供應』的Me-better,再成長到『新素材開發』成為Me-leading,如此才能夠發表Papers,創造出品牌的價值!」。

陳勁初到日本參訪時扎入心中的疑惑,直到葡萄王開始發表大量Papers才解開,但已經慢了日本長達30年!

高階人才流向產業 以研究基礎翻轉改革

陳勁初指出,因為學校必須要培養大量的高階博士級人才,此外,這些人才要能夠跳脫教職或研究,願意到業界工作,接著,產業界的老闆、主管還需要學習如何與高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