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製造、臨床、統計、法規人才力有未逮

13家業者共慨:臺灣生技醫藥發展大隱患 人才素質有變差趨勢!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3-07-25
陳勁初分享,半導體的吸磁效應,不只掀起電子業間的人才荒,進也影響了生技傳統產業產線人員供給。(圖/本刊資料中心)

臺灣生技產業2021年總市值重回兆元,創造就業人口超過10萬人,到目前為止,臺灣生技產業前景依舊可期,但面對變動快速的生技醫藥領域,臺灣人才培育、高等教育訓練是否足夠?13家生技業者剖析當前學用落差大問題。

撰文/彭梓涵


依據經濟部發布《2022年生技產業白皮書》資料統計,臺灣生技產業營業金額從2012年的3,590億元,到2021年已逐年增長至6,665億元,成長約8成5。

由於民間生技產業投資活絡,近兩年投資額都超過 600億新臺幣,目前臺灣有超過128家生技公司進入上市櫃資本市場,市值突破1兆元,創造就業人口超過10萬人,到目前為止,臺灣生技產業可說發展前景可期。

84%精準健康業者 曝人才供給不足

但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力供需資訊網,今年5月公布的「111年重點人力供需調查及推估」報告,【圖一】顯示臺灣「精準健康」產業,是繼IC設計、觀光遊樂業後,人才高度缺乏的產業,人才不足警示再次響起。

調查指出,有83.8%精準健康業者表示,人才不易尋得、就業市場供給不足,另有14.9%業者認為人才供需狀況尚屬均衡,僅有1.4%業者認為人才容易尋得,勞動市場供給充裕,顯見精準健康產業人才明顯供不應求。

精準醫療的發展,已有20多年歷史,但一直到2015年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推出精準醫療計畫(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將其納為國家政策,世界各國才競相投入。

關於新興領域的人才培育,教育部高教司科長郭佳音表示,教育部歷來都會配合國家政策需求及相關部會人才需求建議,鼓勵大專校院增設調整院、所、 系、科與學位學程及招生名額。

而為避免系科設置過於傾斜,教育部每年皆依照國發會公告彙整的人才供需報告及各部會重點領域人才培育建議,主動調整相關政策領域系所及招生名額。

她指出,為使大學課程規畫能與產業即時接軌,教育部也會推動相關措施及專案計畫,包括:大專校院推動創新創業計畫、產業碩士專班計畫、產學合作培育博士級研發人才計畫等,建立產業間的連結,培養業界所需的人才,以改善學用落差情形。

但事實上,這些計畫其實已經行之有年,實際上能否增加人才招募、加強學用合一的情況,也令大家相當好奇。

本刊此次也訪問了今年獲得「傑出生技產業金質獎」、「潛力標竿獎」、及「年度產業創新獎」的13家業者,以進一步了解臺灣生技醫藥領域的人才供給狀況與學用落差的情況。

人才供給不足 傳產業者影響最多

這13家業者無論在公司研發能力、創新性、營運潛力上,已是臺灣生技醫藥產業的前段班,然而,在面對人才供給問題上,多數都給了相同回應,「臺灣生技人才真的越來越不好找!」。

此外,我們還發現,在人才「供給數量不足」上,傳統的生技產業如農業、保健食品業,其實影響似乎還比新藥、新創公司更甚。

以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