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 生產設施、從設計到後端製程一站式服務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第九座核心 「核酸先導設施」正式啟用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3-12-27
國家生技研究園啟用園區第九座核心設施——「核酸先導設施」,支援核酸藥物基礎研究、臨床試驗和產品開發。(攝影/彭梓涵)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於11月30日至12月3日舉辦的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中盛大展出,開幕首日,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吳漢忠主任宣布「核酸先導設施」正式啟用!會中並有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新興傳染症專題研究中心、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轉譯醫學專題中心及進駐企業,分別登台介紹各自核心技術與最新研究進展,吸引由11家日本生技醫藥公司與機構組成的參訪團至攤位參訪。

撰文/彭梓涵、李林璦、巫芝岳   責任編輯/彭梓涵


今年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展區,特別以「領航員」主題,打造出航空站概念,象徵國家生技園區,為生技產業的創新研發前端角色,帶領臺灣醫療發展。

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吳漢忠主任在開幕會中致詞表示,落實生技產業是翻轉臺灣經濟的重要推手,過往政府在大力支持生技發展下,產值已突破7千億臺幣、市值達1.2兆新臺幣。

總統府過去交辦中研院成立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四年前成立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也邀請跨部會進駐園區,包括經濟部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衛福部食藥署與國科會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以完善生技醫藥生態系與強大生醫聚落,目標就是要全力衝刺生技醫藥發展。


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吳漢忠主任表示,落實生技產業是翻轉臺灣經濟的重要推手,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目標是完善生技醫藥生態系與強大生醫聚落,全力衝刺生技醫藥發展。(攝影/賴俊睿)

「核酸先導設施」啟用  一站式平台助mRNA療法開發

在今年的展覽中,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宣布,正式啟用園區第九座核心設施,從去(2022)年9月就籌備的核心設施——「核酸先導設施」,未來將支援核酸藥物和疫苗基礎研究、臨床試驗和產品開發。

吳漢忠分享,啟用的核酸先導設施,其前身是2020年新冠疫情間,中研院廖俊智院長召集中研院專家,進行核酸藥物設計、藥物傳輸與製程開發和軟硬體設施建置,以研發出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 的mRNA疫苗,而為了落實核酸藥物與疫苗發展,去年9月開始籌備,如今將正式啟用,對外服務。

核酸先導設施專案經理林音秀進一步介紹此設施,她表示該設施可提供多項服務項目,涵蓋了核酸的生產及脂質奈米粒子包覆和產品的品質分析、穩定性測試、法規文件支援等,以支援基礎研究、臨床試驗和產品開發。

目前已開發多於20項的品質(QC)分析方法,也建立了第一個GMP生產設施,可支援使用者從一開始設計到後端製程與動物驗證的一站式服務。


核酸先導設施專案經理林音秀表示,「核酸先導設施」已開發多於20項的品質分析方法,也建立了第一個GMP生產設施,可支援設計到後端製程與動物驗證的一站式服務。(攝影/賴俊睿)

園區化研為用  吸引日本參訪團駐足

今年,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展示多項最新研究成果,吸引由11家日本生技醫藥公司與機構組成的參訪團至攤位參訪。

此次參訪的11家日本生技醫藥公司,包括:EA Pharma、LibraMedicina、Medeta、Mediwill、Newsight Tech Angels、ZENYAKU KOGYO、KPMG Japan、Otsuka Pharmaceutical Factory、OriGen Biomedical、Chugai Pharmaceutical、Swanielle。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今年展示多項最新研究成果,吸引由11家日本生技醫藥公司與機構組成的參訪團至攤位參訪,圖中為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創服育成專題中心執行長施修明。(攝影/賴俊睿)

新興傳染症專題中心、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  建立完整防治、精準健康策略

一連四天活動,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也規畫新興傳染症專題研究中心、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轉譯醫學專題中心,輪番上陣介紹各自核心技術與最新研究進展。

新興傳染症專題研究中心研究技師廖俊哲,分享感染性疾病核心設施的目標,是協助研發新穎技術來因應重大傳染病,並且在需要快速開發鑑別篩檢技術與抗體/藥物/疫苗時,提供高防護P3實驗室服務。

他表示,新興傳染症專題研究中心在每次的病毒培養與定序,都有留下完整的紀錄,目前已建立了完整的病源庫,以供未來有任何需要時可以使用。

Taiwan Biobank生物醫學主管褚候維分享精準醫療的發展,他表示,生物數據與檢體的收集是精準醫療發展的基石,而生物資料庫僅是其中一部分,此外,資料收集也不會只有單一資料,需要更多來自橫向、縱向的資料串聯。

目前Taiwan Biobank已在今年6月達成20萬人收集目標,內部正在做數據的分析,他期望人體資料庫的建置,未來不會只有臺灣使用,應透過更多的國際合作,讓資料產生更大的效益。


新興傳染症專題研究中心研究技師廖俊哲,分享感染性疾病核心設施的目標。(攝影/賴俊睿)


Taiwan Biobank生物醫學主管褚候維分享精準醫療發展與Taiwan Biobank進展。(攝影/賴俊睿)

免標定奈米影像技術、廣效抗菌劑、阿茲海默症新藥  研發應用廣

生醫轉譯醫學專題中心多位研究員分享最新研究進展,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李光立研究員,分享團隊致力發展高通量、免標定的奈米電漿子生物影像技術的發展應用,其核心技術包括奈米晶片結構、影像分析等皆取得專利。

此光學感測核心技術是來自中研院應科中心魏培坤主任實驗室,目前也發展出免疫細胞殺傷試驗、病毒細胞病變效應試驗、細胞毒性試驗、細胞黏附試驗、細胞訊號試驗等應用。

吳靖雯專案經理則分享陳儀莊老師研究團隊,針對阿茲海默症開發具創新機制的小分子口服藥物J4,該藥在動物實驗中已證實,能通過血腦屏障(BBB),改善腦能量平衡、治療神經細胞粒線體能量缺損、增加葡萄糖代謝等。

該藥目前已完成臨床前研究,接下來將在美國、臺灣申請新藥臨床試驗(IND),預計明年啟動一期臨床試驗。不只如此,研究團隊也正在開發睡眠障礙、其他神經退化性以及中樞神經相關疾病的藥物開發。

中研院生醫所廖有地研究員則分享,其為防止因使用醫療器材及空氣傳播所造成的細菌感染,以正電荷加上親脂性結構,破壞帶負電細菌脂性包膜殺菌原理,而開發出的獨特「塗佈廣效抗菌劑」,該產品可用於金屬及聚合物上,如導管、不織布、紡織布,廣泛地用於防止醫材及空調所造成的感染。


吳靖雯專案經理分享陳儀莊老師研究團隊,針對阿茲海默症開發具創新機制的小分子口服藥物J4。(攝影/賴俊睿)


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李光立研究員,分享團隊致力發展高通量、免標定的奈米電漿子生物影像技術的發展應用。(攝影/賴俊睿)


中研院生醫所廖有地研究員分享其開發的獨特「塗佈廣效抗菌劑」,可防止因使用醫療器材及空氣傳播所造成的細菌感染。(攝影/賴俊睿)

7家進駐廠商輪番上陣  多元技術進臨床

今年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在專題研究成果分享外,展區也一連舉辦多場「進駐企業X轉譯技術發表會」,展現廠商們「化研為用」的成果。

▶ 科懋、科進、科民聯手  新藥研發、製造、銷售一條龍  阿茲海默新藥後年解盲

科懋(6496)董事長陳澤民,介紹了其集團(科懋、科進、科民)的最新發展。科懋在1986年成立後,科進在集團中專注新藥研發,旗下有精神疾病新藥EX039以及多款乙型轉化生長因子(TGF-β)藥物研發中;科民則專注營運「天然物研發中心」,包含執行與臺大的產學合作。

陳澤民表示,科懋集團目前新藥研發上,進度最快的EX039,去年已啟動阿茲海默症臨床一期試驗收案,預計2025年解盲。另外,他們也在旗下的「亞太特殊疾病研究中心」開創「整合性罕見疾病病患登錄與精準醫療服務」,匯集國內罕病病人研究,期望建構疾病資料庫及相關研究。


科懋(6496)董事長陳澤民,介紹了其集團(科懋、科進、科民)的最新發展。(攝影/巫芝岳)
▶ 研生登革熱核酸疫苗  可望攻克病毒ADE效應

研生生醫成立於2020年,專注於創新抗體藥物及核酸疫苗/藥物研發,研究員黃智莨介紹「登革熱核酸疫苗」的研發現狀。

他表示,登革熱病毒共有四型,由於可能發生「抗體依賴性免疫加強反應」(ADE),人們在注射針對某一型的疫苗後,遭遇另一型病毒時反而造成病毒效力增強的反應,因此,疫苗開發並不容易。

黃智莨表示,目前中國、俄羅斯開發的登革熱疫苗主要為傳統減毒疫苗,而賽諾菲(Sanofi)的登革熱疫苗則限於6~16歲且曾被感染者施打,武田(Takeda)的申請也已在美國撤銷,可見ADE現象仍是疫苗開發的瓶頸。研生則透過更釐清ADE現象成因(病毒的N8R位點),預計以自行開發的奈米脂質顆粒(LNP)包覆之mRNA疫苗,來解決現有疫苗的ADE問題。


研生生醫研究員黃智莨介紹「登革熱核酸疫苗」的研發現狀。(攝影/巫芝岳)
▶ 藥華醫藥TCR-T免疫細胞療法     中國實體癌臨床二期收案中

藥華醫藥資深經理黃雨菱分享,藥華開發TCR-T免疫細胞療法的進展,他指出,目前CAR-T雖然有6個產品獲批上市,但其安全性仍有疑慮,此外,也因缺少適當的腫瘤細胞表面抗原,CAR-T適應症也無法擴展到實體腫瘤中。

而TCR-T與CAR-T不同之處在於TCR-T能辨識胞內蛋白質的癌症抗原種類,因此能辨識腫瘤細胞並進行毒殺,藥華開發出針對腫瘤相關性抗原NY-ESO-1的TCR-T療法,具有治療乳癌、肝癌、頭頸癌、肺癌、滑液膜肉瘤、甲狀腺癌、食道癌等癌症的潛力,目前已在人體試驗中驗證該療法的安全性,並正在中國進行臨床二期試驗中。


藥華醫藥資深經理黃雨菱分享藥華開發TCR-T免疫細胞療法的進展。(攝影/巫芝岳)
▶ 諾倫3D影像技術     小鼠多種器官、胚胎完整透視呈現

致力於3D視覺影像相關技術的諾倫科技,產服部經理楊文婷,介紹了3D全組織影像服務。他表示,目前組織研究中,最常使用的仍是一般切片的方式,但常會遇到連續性訊號不易觀察,或當訊號為非均質或相當分散時,難以觀察的限制,而3D全組織影像則能突破這些障礙。

楊文婷表示,這項技術能提供更優質的影像,並具有可多重免疫標記(Immunolabeling)、掃描更大的組織尺寸、組織可長期保存等特色,他也展示了該技術用於小鼠腦部、肺臟、食道、肌肉、眼球、耳蝸、肝臟、皮膚、胚胎等的影像成果。

目前,也有臺大團隊運用這項技術,針對帕金森氏症小鼠模型進行研究;除了提供影像外,諾倫也可進一步提供客製化的分析服務。


致力於3D視覺影像相關技術的諾倫科技,產服部經理楊文婷,介紹了3D全組織影像服務。(攝影/巫芝岳)
▶ 艾沛異體NK細胞療法潛力大     淋巴癌療法明年提交美IND

成立於去(2022)年8月的艾沛生醫,專注於研發異體自然殺手(NK)細胞療法,艾沛技術長吳任傑表示,他們已運用專利技術製造大量NK細胞,名為「apexNK」。

實驗顯示,以少量健康捐贈者血液培養20~25天後,可取得純度大於95%、細胞數量大於一兆顆的NK細胞,相當於僅抽取500毫升的健康人血液,就能供應超過5,000劑療法(每劑劑量為5x109顆細胞)。

艾沛在CAR-NK療法中也已取得初步成果,細胞轉染(Transfection)率可達到70%以上。目前,艾沛旗下有淋巴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實體腫瘤等NK細胞療法開發中,其中進度最快的「單株抗體+NK細胞」淋巴癌療法,預計明年將提交美國臨床一期試驗申請。


成立2022年的艾沛生醫專注於研發異體自然殺手(NK)細胞療法,艾沛技術長吳任傑表示,他們已運用專利技術製造大量NK細胞。(攝影/賴俊睿)
▶ 磐石醫藥廣效流感疫苗     專一性高、動物試驗數據佳

磐石醫藥生技資深副總經理李政欣分享,今年9月才剛獲得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的磐石醫藥,成立於2021年,衍生自中研院翁啟惠與馬徹團隊的醣化工程技術,致力於開發廣效疫苗。

磐石醫藥透過去除病毒上的特定醣基化位點(Glycosite)、同時保留蛋白質結構,製作成蛋白質疫苗,能針對不同病毒變異株產生廣泛的保護,廣效新冠重組棘蛋白質疫苗預計明年初進臨床試驗。

而運用mRNA平台開發的廣效流感疫苗則可選擇性的去除多個醣化位點,接著在包裹mRNA的脂質體上結合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 DC),可以達到更好的專一性,且在動物試驗上效果也很好,未來希望能積極與臺灣核酸產業鏈的上下游進行合作。


磐石醫藥生技資深副總經理李政欣表示,磐石醫藥衍生自中研院翁啟惠與馬徹團隊的醣化工程技術,致力於開發廣效疫苗。(攝影/賴俊睿)
▶ 新穎生醫糖尿腎病檢測     盼攻糖腎心共照網

新穎生醫(6810)業務行銷副總經理曾玉華表示,新穎是創新腎病生物標記檢測領域的領導廠商,其開發的全球首款用於預防腎臟快速惡化的ELISA檢測試劑DNlite-IVD103,已取得歐盟、馬來西亞、泰國用於預測糖尿病腎功能惡化的體外診斷試劑(IVD)上市許可,在泰國也取得用於評估腎移植患者預後腎功能失效風險的上市許可,在臺灣、日本、美國則以研究用試劑(RUO)進行推廣。

曾玉華指出,新穎採用漸進式、在地化鏈結的商業策略,像是與荷蘭腎移植權威Stephen Bakker醫師進行臨床研究,並發表於知名國際期刊,近期與荷蘭商Bio-Connect完成簽署荷比盧、歐洲代理經銷合約,期望推動DNlite-IVD103納入歐洲當地治療準則及保險給付。

在臺灣,目前致力於加入糖腎心共照網中,協助「糖尿病腎病變卓越照護達標50」的目標,為糖尿病患者即早檢測腎臟惡化、心臟病併發症的風險。


新穎生醫(6810)業務行銷副總經理曾玉華表示,新穎是創新腎病生物標記檢測領域的領導廠商,產品已取得多國許可。(攝影/賴俊睿)

晶準醫學科普解讀基因檢測 大數據助基因疾病關聯研究

在今年活動中,為加深大眾對基因檢測的了解,特別邀請晶準醫學執行長/麗特醫學總經理曾煥昌,在精準健康講座中介紹基因檢測在生活中的應用。

他表示,基因檢測的應用範圍囊括:診斷、預測、產檢、刑事鑑定、藥物基因體、新生兒篩檢、研究等。用於產前檢查時,可透過父母親的「帶因篩檢」、「著床前基因檢測」,以及非侵入式產前篩檢(NIPT)等方式進行檢測。

曾煥昌表示,近年「預防醫學」概念盛行,不論是癌症、心血管疾病或失智症等疾病,透過了解基因突變,可望先進行疾病預防和早療。

不過,要能進一步完整了解基因與疾病的關聯,還需要更大的資料量協助研究,因此,國內外也有多項收集基因資訊的大型計畫,例如美國的「All of US」、臺灣由中研院主持的「Taiwan Biobank」等。

Taiwan Biobank目前收案數已超過20萬人,並有超過5萬人完成第一輪追蹤;透過收集參與者的基因定序資料,並與健保資料庫串連,將為國內外學術研究提供莫大助力。


晶準醫學執行長/麗特醫學總經理曾煥昌,在精準健康講座中介紹基因檢測在生活中的應用。(攝影/李林璦)

>>本文刊登自《環球生技月刊》Vol.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