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首家CGT產業加速器成立

創笙加速器整合再生醫療生態系 盼創臺灣生醫「彎道超車」新機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3-12-27
創笙細胞及基因治療產業加速器(CellTech Accelerator)於「2023 國際細胞暨基因治療關鍵價值論壇」中,宣告亞洲首家細胞及基因治療加速器正式啟動。左起:生醫商品化中心主任王麗茹、臺灣細胞醫療協會(TACT)理事長沈家寧、基龍米克斯董事長周孟賢、長盛科技技術長張哲堯、創笙加速器董事長尤齊著、營運長蔡嘉櫸、啟新生技總經理蔡岳廷。(攝影/張哲瑋)

12月1日,創笙細胞及基因治療產業加速器(CellTech Accelerator)於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期間,於南港展覽館1館舉辦「2023 國際細胞暨基因治療關鍵價值論壇」,邀請到海外專家及新創企業來臺分享經驗,並於會中偕同啟新生技、基龍米克斯生技、長盛科技等核心夥伴,宣告亞洲首家細胞及基因治療(CGT)加速器正式啟動,未來將傾力合作,推動CGT領域的創新和發展。

撰文/吳培安、巫芝岳


12月1日,創笙細胞及基因治療產業加速器(CellTech Accelerator)於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期間,於南港展覽館1館舉辦「2023 國際細胞暨基因治療關鍵價值論壇」,並於會中偕同啟新生技、基龍米克斯生技、長盛科技等核心夥伴,宣告亞洲首家細胞及基因治療(CGT)加速器正式啟動,未來將傾力合作,推動CGT領域的創新和發展。

 創笙加速器董事長尤齊著表示,創笙加速器的成立,是鑒於目前全球CGT產業仍有諸多挑戰待突破,期待透過創辦加速器的方式,集結各界力量、建構完整生態系,幫助新創順利成長。

共同創辦人暨臺灣細胞醫療協會(TACT)理事長沈家寧也表示,他在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服務多年,特別了解新創公司「從零到一」的困難度,因此,他在一年半前首次提出成立加速器的想法;營運長蔡嘉櫸則指出,過去他在業界待了12年,也曾經歷新創時期資源匱乏的瓶頸,因此,相信加速器透過提供資金、人才、網絡合作等資源,可更有效協助新創成功。

創笙加速器核心夥伴也在致詞中,表達對CGT產業串連的期許。基龍米克斯董事長周孟賢表示,CGT與核酸產業發展息息相關,非常期待創笙加速器的成立,能為臺灣的CGT產業帶來加速取得領導地位的效益;長盛科技技術長張哲堯也表示,以汽車、航太為本業的長盛,近年以建構實驗室設施而跨入細胞治療產業,期望在與加速器合作下,能幫助業者快速前進。

啟新生技總經理蔡岳廷表示,過去公司40多年來多聚焦在微生物產業鏈,近期則將此服務擴張到CGT領域,提供環境監控、產品放行等解決方案,近期也將在竹北生醫園區打造一座PIC/S GMP工廠,為CGT產業建置功能性評估平台,完整提供細胞治療技術客製化的產品與服務。

此外,啟新生技表示也將攜手TACT,將產業問題傳達給政府;與臺北醫學大學協力研發新產品與技術,以及透過創笙加速器,支援新創公司發展,共同全力開創細胞醫療嶄新局面。

聚焦國際投資媒合 日本專家、北美新創為產業指路

「2023 國際細胞暨基因治療關鍵價值論壇」上半場,邀請到亞洲細胞治療協會(ACTO)現任主席下坂皓洋(Akihiro Shimosaka)、日本天使投資機構Newsight Tech Angels執行長瀨尾亨(Toru Jay Seo)、Accelerated Biosciences財務長Henry Chen、NanoStar Pharmaceuticals執行長Angel Lee等海外專家,分享細胞治療的最新國際趨勢。

下坂皓洋»    產學研應和法規機構積極溝通 協力開發創新療法

下坂皓洋首先從他在紅血球生成素(EPO)、樹突細胞(DC)、外泌體(Exosome)的產品研發經驗,以及對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自然殺手細胞(CAR-T/CAR-NK)談起,並介紹了日本再生醫療的法規監管架構及加速批准制度。

其中,日本的「再生醫療安全法」(Regenerative Medicine Safety Act)將細胞治療技術,依照風險程度分成三類管理;產品開發方面,則針對尚未有良好療法的疾病適應症之再生醫療產品,設立有條件批准(Conditional Approval)制度。

下坂皓洋說明,此制度的精神在於幫助有未滿足醫療需求的患者盡早取得創新療法,同時分攤晚期臨床試驗沉重的開發成本。若是已在臨床試驗證明安全性及療效的再生醫療產品,在經過主管機關評估風險效益後,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及場所內,率先開放給有需求的患者使用。

不過,有條件批准的再生醫療產品,仍必須進行等同於臨床三期試驗的確認性試驗(Confirmatory Study),過程會獲得公眾基金資助。法規單位會依照試驗結果決定核發正式藥證,或是撤銷有條件批准資格。

下坂皓洋也強調,學研、產業、法規監管單位應該同心協力,為患者開發新療法,而推動這樣的溝通就是ACTO持續努力的目標。然而,最重要的是,無論開發的是什麼樣的療法,都應該要充分揭露安全性與功效的研究數據。


亞洲細胞治療協會(ACTO)現任主席下坂皓洋。(攝影/張哲瑋)

瀨尾亨»    亞洲CGT潛力大  CMC、商發/給付問題待突破

瀨尾亨表示,過去20年來,隨著如業界與學界、政府與業界等跨領域(Multidisciplinary)的合作越來越頻繁,新科技、新型態藥物不斷問世,新冠疫情更是讓核酸疫苗、創新抗體療法獲得爆發性的成長。在藥物領域,為了擴展藥物標靶範圍,人們開始往仍有許多未知的基因體領域尋找。

然而,由於基因體複雜性高、人類對基因相關的知識仍有限,所以基因與細胞治療發展仍相當慢,就連因山中伸彌以誘導性多潛能幹細胞(iPS細胞)發現得到諾貝爾獎、日本投入大量資源開發的iPS細胞療法,發展至今仍困難重重。

瀨尾亨表示,CGT發展緩慢的障礙,包含了長期療效與安全性仍未知、如何克服法規監管層面的障礙、如何建構供應鏈與藥品化學製造與管制(CMC)等。他也進一步從製造、商業開發等層面的障礙進行說明,許多國際大藥廠之所以難投入這些創新療法開發,是因為其支付、保險給付制度都仍待建立。

不過,瀨尾亨仍積極地認為,亞洲地區因為市場成長快速、對新療法接受度較高,也有CDMO業者可促進CMC發展,在學界與業界之間有良好的連結,因此可說是驅動創新療法的絕佳地區。


Newsight Tech Angels執行長瀨尾亨。(攝影/張哲瑋)

Accelerated Biosciences »      人類滋養層幹細胞 CGT高價潛力新解方

Henry Chen分享Accelerated Biosciences的核心技術——滋養層幹細胞(TSC),作為細胞及基因療法開發原材料的潛力與優勢。TSC技術來自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科主任李昭男醫師20年的研究成果,其後由李昭男之子、Accelerated Biosciences總裁李育達以此為基礎創立公司,目前主要在美國發展。

Henry Chen表示,TSC是一種符合道德規範的多潛能幹細胞,且具有免疫豁免、生產容易、不易癌變等優點,是開發異體細胞療法的理想材料,也非常有機會成為建立異體細胞治療產業供應鏈、進而降低細胞療法價格高昂挑戰的關鍵。

Henry Chen表示,目前他們已經完成TSC的概念驗證,可在1天內、1步驟、商業培養基的流程,就能分化出帕金森氏症或是第一型糖尿病所需的治療性細胞,相較於拜耳(Bayer)旗下BlueRock Therapeutics、Vertex Pharmaceuticals等大廠繁瑣的細胞製程,能夠大幅縮短時間及成本。

此外,Accelerated也在2022年4月宣布與美國Pluristyx達成TSC的委託開發製造服務(CDMO)合作,建立符合優良製造規範(GMP)的臨床級TSC細胞庫,隨即又在同年5月宣布成功將TSC轉化出臨床級的iPS細胞。


Accelerated Biosciences財務長Henry Chen。(攝影/張哲瑋)

NanoStar»    創新LNP技術突破專利障礙、提升核酸藥物吸收率

開發核酸藥物傳輸技術的加拿大公司NanoStar Pharmaceuticals,執行長Angel Lee分享了其創新的脂質奈米顆粒(LNP)技術。她表示,近年病毒的傳輸技術越趨受重視,以常見的LNP和腺相關病毒(AAV)傳輸方式相比,LNP具有製造成本較低、載送核酸體積較不受限制、可以重複注射、造成插入型突變(Insertional Mutagenesis)的風險較低等優點。

不過,目前全球LNP的專利保護已十分嚴密,莫德納(Moderna)、BioNTech,以及Acuitas三家公司,幾乎把主流含四種脂質成分的4-component LNP專利都完全覆蓋了。因此,他們和ReCode Therapeutics等公司合作,從創新的「5-component LNP」下手,在LNP中加入第五種脂質,以繞過專利的重重限制。

Angel Lee表示,他們透過與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合作所建構的5-component LNP,可提升基因傳輸的效率,並能解決目前LNP容易發生的胞內體逃脫(Endosomal Escape)問題。NanoStar的產品NS101-LNP,已在動物實驗中顯示,可提升所包覆mRNA的體內吸收率。


NanoStar Pharmaceuticals執行長Angel Lee。(攝影/張哲瑋)

補足欠缺整合拼圖 創笙加速器助力實現「彎道超車」願景

下半場邀請到TACT理事長沈家寧,分享臺灣再生醫療新創企業的現狀與機會;創笙加速器的新創合作夥伴鎂迪生醫董事長蘇隆畯、艾沛生醫技術長吳任傑,分享最新產品及臨床開發進度;最後由創笙加速器營運長蔡嘉櫸,分享他們預計打造創業生態系統、整合再生醫療產業生態系的願景與策略。

沈家寧»    全球CGT商機逾259億美元 臺灣法規、供應鏈緊追中

沈家寧表示,全球已有63項非基因修飾細胞療法、26項基因療法、24項RNA核酸藥物獲批;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統計,全球細胞及基因治療市場規模已來到259億美元。

在臺灣,雖然從《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一路到再生醫療三法、再到雙法草案,立法過程幾番波折、迄今仍未通過,但衛福部仍透過醫事司《特管辦法》推動低風險的自體細胞治療,迄今已通過268件治療案,也有120件細胞及基因治療臨床試驗獲准在臺進行。

沈家寧指出,臺灣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交通便利的優勢,且在製造能力上已有資通訊(ICT)產業的基礎,將有機會克服細胞治療產品製造的CMC瓶頸,但要躍身成為亞太地區的CGT供應中心,還必須透過互相串連,將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充分整合。

沈家寧也指出,臺灣的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領域也在近年獲得進展,除了健保署宣布11月起將CAR-T納入健保、採暫時性給付,臺灣也有宇越生醫、承寶生醫、先驅生技、睿田生技、長聖生技、沛爾生技等6家廠商,投入CAR-T療法研發或製備技術的改善。


臺灣細胞醫療協會(TACT)理事長沈家寧。(攝影/張哲瑋)

鎂迪生醫»    奈米螢光鑽石追跡細胞分布 加速法規監管推進

鎂迪生醫執行長蘇隆畯,分享其利用奈米級鑽石開發而成的細胞追蹤生物分布(Biodistribution)產品,提供在複雜環境下,從標定、追蹤、影像、定量的全流程快速檢測細胞解決方案。

蘇隆畯表示,細胞的生物分布與細胞療法的安全性、療效和作用機制皆相關,明確的生物分布數據將有利於與法規監管單位的溝通。而鎂迪生醫開發的解決方案,是讓細胞藉由胞吞作用攝入奈米鑽石標記,長時間且穩定地表現螢光,並在顯微鏡下去除掉背景雜訊,清楚呈現細胞位置、遷移途徑以及與微環境周遭細胞的互動,並藉由螢光定量分析出藥物動力學、代謝學。

蘇隆畯表示,在與醫院與業者的合作下,已經順利完成豬肺組織的臨床前分析驗證,遠端注射細胞在腦部的動向追蹤,以及在軟骨、腎臟、皮膚傷口修復的分析,未來也將目標市場從學研進一步擴大到臨床,跨入癌症預後追蹤與診斷、藥物遞送平台的應用。

他也透露,鎂迪生醫正一步步跨入全球市場,以2022~2023年將臺灣打造成合作示範場域的基礎,預計在明年透過與日本NexCulture、TECHNOPRO的合作跨入亞太市場,並在日本及中國設立分部;2025年則預計建立美國波士頓據點,並與知名加速器MassChallenge展開合作。


鎂迪生醫執行長蘇隆畯。(攝影/張哲瑋)

艾沛生醫»    異體NK細胞療法開發有成 500 ml捐贈血可製5千劑

衍生自長庚大學教授游正博和中研院院士陳鈴津夫婦研究成果,成立於2022年8月的艾沛生醫,以異體自然殺手(NK)細胞治療為主軸,開發出一套已在動物實驗中證實可有效殺死癌細胞,且安全性良好的NK細胞療法apexNK。

艾沛生醫技術長吳任傑表示,NK細胞為一種先天免疫細胞,由於不會受到人類白血球抗原(HLA)限制,進行異體治療時不易造成排斥情況,也不容易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神經毒性等副作用,且透過抗體依賴性細胞媒介的細胞毒性作用(ADCC),和單株抗體合併使用,可望發揮更好療效。

艾沛生醫已運用專利技術製造大量NK細胞,實驗結果顯示,以少量健康捐贈者血液培養20~25天後,最終可取得純度大於95%、細胞數量大於一兆顆的NK細胞,相當於僅抽取500 ml的健康人血液,就能供應超過5,000劑療法(每劑劑量為5x109顆細胞),能夠滿足大量病人的治療需求。

艾沛生醫也進一步嘗試開發CAR-NK,初步測試細胞轉染(transfection)率可達到70%以上。目前,其進度最快的產品線,為首創結合CD20單株抗體與NK細胞的淋巴癌療法,預計在明年提交美國臨床一期試驗申請(IND)。


艾沛生醫技術長吳任傑。(攝影/張哲瑋)

創笙加速器»    整合再生醫療產業生態系 盼創臺灣生醫「彎道超車」新機

最後,創笙加速器營運長蔡嘉櫸,壓軸介紹了創笙加速器的願景與計畫。

他表示,就全球角度而言,生醫產業的產值絕對不輸給ICT產業;過去小分子藥或蛋白質藥物,一但大藥廠買入研發項目後,製造、銷售等幾乎都掌握大藥廠手中,臺灣似乎相對沒機會,但再生醫療產業中,從原始細胞提取、製造、運送、品質測試等,各環節相對更複雜並正在成長中,反倒是臺灣的機會。

蔡嘉櫸表示,臺灣在細胞與基因治療中的各環節,都相當有發展機會,然而,目前再生醫療產業不論在資金、人才、製造、法規、市場等面向,都遭遇到挑戰,因此,創笙加速器希望招募更多不同角色的夥伴,讓大家在此平台上交流,藉此激盪出更好的技術、統合能力攻向全球市場。

蔡嘉櫸指出,其願景是協助細胞與基因產業蓬勃發展,期望能透過:共組生態系、並結合人才訓練、上游的合作、供應鏈整合、監管對接(regulatory alignment)、下游影響力、全球鏈結、加速創新等方式進行。

此外,他們也正在積極籌備基金,希望能達到「領投」作用,幫國內再生醫療新創公司挹注資金活水。


創笙加速器營運長蔡嘉櫸。(攝影/張哲瑋)


創笙加速器於「2023 國際細胞暨基因治療關鍵價值論壇」中,特別邀請到亞洲細胞治療協會(ACTO)現任主席下坂皓洋(左五),以及日本天使投資機構Newsight Tech Angels執行長瀨尾亨(左一),分享細胞治療的最新國際趨勢。(攝影/張哲瑋)

>>本文刊登自《環球生技月刊》Vol.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