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次大型智慧醫療展會中,電子大廠們總是高喊著要將智慧醫療打造成臺灣的「護國神山」。當科技遇上醫療,誕生出智慧醫療,但事實上,真正主導這些醫療科技的是醫療院所,站在第一線的他們,真正心聲為何?什麼又是他們當前遇到的挑戰?
撰文/彭梓涵
為了進一步了解全臺各層級醫療院所在智慧醫療開發上面臨的挑戰,此次,本刊除了進行醫學中心問卷調查外,也邀請國內5家在醫療科技發展出色的區域/地區醫院(詳見後文),包括:員榮醫療體系、秀傳醫療體系、敏盛綜合醫院、臺北市立關渡醫院、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依筆畫排序),加入綜合分析臺灣醫療院所目前面臨的挑戰。(如【圖一】)
在面臨挑戰的問題部分,本刊從過去各大型研討會、論壇中專家們提及的各種挑戰中,羅列出11項,包括:跨領域難整合、組織間溝通不易、醫事人員接受度低、患者接受度低、科技和臨床需求不符、法規障礙、智慧醫療研究無法商品化、科技產品效益難以衡量、付費機制難建立、經費不足、跨領域專業人才不足。
調查結果顯示,14家醫學中心當前遇到的主要挑戰頗為集中,包括:智慧醫療研究無法商品化(11票)、法規障礙(10票)、跨領域專業人才不足(9票)、科技產品效益難以衡量(8票)、付費機制難建立(7票),有過半數醫院正在面臨其挑戰。
在其他挑戰中,半數以下醫學中心勾選:經費不足(6票)、跨領域難整合(5票)、組織間溝通不易(4票)、醫事人員接受度低(3票)、科技和臨床需求不符(1票)。然而,區域/地區醫院正在面臨的挑戰,與醫學中心稍有不同,呈現較為分散,在每項挑戰中都有醫院提出。
這揭示,醫學中心與區域/地區醫院,因照護任務與角色上不同,面臨的挑戰面上,也出現一定程度分岐。
不過,相較2019年,本刊進行的「醫療科技深水區 各家醫院有內幕」的封面故事調查,當時多數醫院指出,在發展智慧醫療科技上,主要的挑戰為:「法規阻礙」、「科技難落實臨床」、「組織間溝通不易」、「跨領域難整合」等。
歷經四年,雖然這些問題似乎在這次調查中,已在一些醫院中排除。但調查顯示,「法規障礙」、「跨域人才不足」仍是多數醫院依然面對的挑戰,也顯示這兩大問題是臺灣難解的課題。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調查中,成為最多醫院頭痛的問題,是「智慧醫療研究無法商品化」。
這個結果一方面說明臺灣智慧醫療產品生命週期,已從開發階段走到導入期,非常值得鼓勵,但另一方面也說明,臺灣智慧醫療產品的商模,還未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