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器官/器官晶片產學全臺大搜查!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4-04-26
在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爭取下,國際器官晶片領域指標性會議——「化學與生命科學微型系統會議」(μTAS)首次來臺舉辦。(攝影/彭梓涵)

臺灣在器官晶片領域論文發表數,曾經一度衝到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日本,顯見臺灣豐沛的研究量能。以下本刊也盤點了國內160項類器官/器官晶片技術暨分布趨勢,並介紹其中衍生新創的10支團隊,帶您了解它們的最新進展。

撰文/吳培安、巫芝岳


6年前,臺灣的器官晶片領域,曾經一度迎來「高光時刻」。

2018年11月,在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積極爭取下,由化學與生物學微系統學會(CBMS)主辦的千人級國際研討會——「國際化學與生命科學微型系統會議」(MicroTAS,μTAS),首次來臺共同在高雄展覽館舉辦。

當時爭取μTAS會議首次來臺舉辦的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曾繁根表示,臺灣在器官晶片領域論文發表數,平均排名為全球第5~6名,在鼎盛時期甚至一度衝到全球第3名,僅次於美國、日本,顯見臺灣在器官晶片研究上擁有充沛能量,發表數量其實不遜於國際。

為了解國內類器官/器官晶片的科研能量,本刊調查盤點網路公開資訊,加上政府研究資訊系統(GRB)、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補助研究計畫。

截至今年3月31日止,共統計得113項類器官研究計畫、47項器官晶片(含組織晶片)研究計畫。(見【附錄】)

調查方法
本調查所使用之方法,係使用「類器官、器官晶片、組織晶片、腫瘤晶片、3D組織培養」為關鍵字,搜尋民國100~113年度之研究計畫,統計時間截至2024年3月31日,並排除「未來可能應用/發展為以上工具」者,僅採計於研究中實際運用以上工具的計畫項目。
其中,由於「組織晶片」定義為活細胞經培養之材料,故排除原文為「Tissue Array、Tissue Microarray」等將細胞固定在微陣列晶片上的相關研究;此外,針對研究計畫主持人之代表性,僅列入教授級(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或研究員級(助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

類器官/器官晶片研究計畫達160項 產業卻僅10家

調查結果顯示,臺灣在類器官方面的研究計劃,涵蓋超過20種部位,其中最多者為未闡明特定組織(9.7%),涵蓋了各式的類器官研究與應用,從類胚胎、培養系統、3D列印及組織工程、腫瘤檢測與篩藥、基因分析技術開發到政策研究計畫等。

有闡明特定組織者之中,則以腸道(15.9%)為最多,此趨勢也與國際上首個類器官為腸道相符合;其次為女性生殖系統(包含卵巢、輸卵管及子宮,共7.2%),幾乎都與婦科癌症相關;接著是肺(包含肺與呼吸道,共7.1%),其次是腦(5.3%)、肝(5.3%)。

而在器官晶片(含組織晶片)方面的研究計畫,則涵蓋10種部位,其中最多者為未闡明特定組織(27.7%),亦涵蓋多種器官晶片的研究與應用,包含生醫感測器、細胞介面微電極、腫瘤晶片篩藥、系統控制、動物腫瘤晶片、AI監控模組、農藥毒理學等。

有闡明特定組織者之中,最多者為肺(19.1%),包含肺器官晶片模型的建立與肺癌新穎療法的應用;再者是腦(10.6%),包含腦癌模型與腦癌血管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