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北醫聯手出擊替身醫療

諭泰生技獲國際大廠默克合作 仿生肺癌晶片蓄勢待發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4-04-26
諭泰生技(Pythia Biotech)是清大衍生的器官晶片生技新創。左起:諭泰生技董事長王克舜、共同創辦人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劉承賢教授、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李岡遠、諭泰生技執行長孫偉倫。(攝影/吳培安)

諭泰生技是技轉清大、北醫核心技術的器官晶片生技新創,結合微機電、微流道與細胞培養,在晶片中重現患者的肺腫瘤環境,期盼取代動物實驗、實現「替身醫療」的願景。諭泰不僅在去年獲得德國生命科學大廠默克(Merck KGaA)簽署合作備忘錄,今年也獲得價創2.0計畫,將器官晶片投入癌症藥篩與體外毒性測試,同時正在進行法規認證規劃中。

撰文/吳培安


隨著生物機電與細胞培養技術的逐步成熟,全球器官晶片開發戰號角已響起!在這波浪潮之中,臺灣雖有豐富的研究能量、加上半導體製程供應鏈的優勢,卻仍在賽道上緊起直追。

器官晶片開發需要的不僅是微流體、晶片設計和細胞培養的人才,更需要與臨床端的醫師緊密結合,並在法規監管單位的核准下,收集到充分數量的檢體,才能充分驗證它在臨床試驗的價值。

成立於2022年11月的諭泰生技(Pythia Biotech),即是由機械工程著稱的國立清華大學,與臨床醫學能量充沛的臺北醫學大學,共同培育的器官晶片生技新創。

其所開發的肺癌仿生器官晶片,在去年6月獲得德國生命科學大廠默克(Merck KGaA)簽署合作備忘錄,將諭泰的器官晶片運用在新一代藥物研發測試平台中,是國內最受注目的器官晶片開發團隊之一。

微機電遇上醫療生技 開創器官晶片新願景

諭泰生技的兩位共同創辦人,一是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劉承賢教授,另一是專精肺癌治療的雙和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身兼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的李岡遠,兩人在諭泰生技成立之前,就一直是器官晶片研發的合作夥伴。

李岡遠表示,在新藥開發的流程中,雖然一直以來都會在動物體內測試安全及有效性,但動物和真正的人體相差依然很大,因此,藥物即使通過臨床前階段,能夠接續通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