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臺攜手共創新局、前進新藍海

美商分子儀器布建3D生物學平台 自動化、標準化解方助產業落地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4-04-26
美商分子儀器在2023年成立全新的「3D生物學」產品線。左:美商分子儀器資深產品業務經理周書旭;右:美商分子儀器港澳臺總經理潘文菁。(攝影/吳培安)

臺灣在類器官/器官晶片上擁有豐富科研能量,但要將其轉化為產業動能,仍有賴產官學合作,建立基礎設施、與國際接軌。美商分子儀器公司(Molecular Devices)指出,類器官/器官晶片已是全球勢不可擋的轉型浪潮,臺灣也必須緊跟步伐,而加速實現此目標的關鍵,就在於打造高度自動化、規模化的生產平台。

撰文/吳培安


隨著全球新醫療技術持續進展,類器官與器官晶片技術,正處於產業化的臨界點;科研能量豐沛的臺灣,也同樣面臨將類器官/器官晶片的先進研究,轉化為產業實力的轉折期。

美商分子儀器(Molecular Devices)作為在此領域提供關鍵解決方案的科研服務與分析設備商,在全球深耕自動化與人工智慧(AI)已久。其透過多樣化的技術平台提供高品質解決方案,幫助合作夥伴克服從細胞平面培養過渡到3D培養,最終邁向微生理系統的挑戰。

美商分子儀器港澳臺總經理潘文菁指出,市場對於腫瘤模型、生物組織庫(Biobank)、精準治療與個人化醫療、再生醫學及動物試驗替代方案的需求持續增加,都加速了3D生物學的崛起。

因此,美商分子儀器在2021年就於美國加州聖荷西(San Jose)總部,建立「類器官創新中心」(Organoid Innovation Center),做為自動化工作流程解決方案的示範基地。

到了2023年,以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為首的關注熱潮與資金湧入,進一步帶動了技術迭代,因此美商分子儀器也在去年正式將相關產品及服務獨立出來、成立全新的「3D生物學」產品線,為生技醫藥產業提供更全面的整合解決方案,共同迎接科技轉型新時代。


潘文菁表示,市場對於腫瘤模型、生物組織庫(Biobank)、精準治療與個人化醫療、再生醫學及動物試驗替代方案的需求持續增加,都加速了3D生物學的崛起。(攝影/吳培安)

全球趨勢箭在弦上 亞太將成類器官最大市場

潘文菁表示,國際上已經有許多市場調查報告都預估,3D生物學領域未來在北美的市場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皆落在20%~26%之間;美國從2024年~2030年的器官晶片市場,CAGR更是高達38.1%。

然而,雖然此領域主要的參與者和尖端技術,目前都集中市場通路及醫療給付機制更完整的歐美先進國家,但亞太地區在未來市場的成長爆發力仍不容小覷。

潘文菁指出,考量到亞太地區龐大的人口基數,加上傳染病與器官移植等迫切需求衍生的藥物研發商機,到了2035年,亞太地區將有機會成為類器官全球市場占比最大的區域。

在此趨勢下,亞洲國家如日本、韓國與中國的研究機構和製藥公司,都紛紛利用後進者優勢,透過國際合作和技術轉移搶占灘頭堡,建立本土化的技術和應用。

「這場技術革命的推動,同時也有著實用需求和經濟上的考量,包含了藥廠積極加速藥物開發、提升效率,減少對實驗動物的依賴,新興個人化醫療的需求成長,以及對新型疾病模型的需求等。」潘文菁說。

美商分子儀器資深產品業務經理周書旭也表示,從培養技術、3D列印到自動化生產,這些領域的突破不僅對癌症研究和藥物篩選至關重要,更對整個疾病模型和治療方法的開發起了加速作用,為未來醫療帶來嶄新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