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力生醫匯聚了台灣神隆創辦人之一的詹維康(Hardy)、國際奈米科技權威──中研院院士暨臺大化學系的牟中原教授,以及臺北醫學大學前校長閻雲三大巨擘,打造出可載運從核酸到蛋白質的創新奈米藥物載體平台,首款可穿越血腦屏障的腦癌505(b)(2)新藥將進臨床一期試驗,奈力生醫也展開首次募資,將募逾2億新臺幣,加速創新奈米新藥系列落地臨床。
撰文/ 李林璦
三大臺灣生技業家喻戶曉的巨擘,台灣神隆創辦人之一、連續創業家的詹維康(Hardy),國際奈米科技權威──中研院院士暨臺大化學系的牟中原教授,以及臺北醫學大學前校長閻雲,他們三人破天荒地一起創業了!
為了一項國際首創潛力技術、一個對生技產業的夢想、一份希望科學傳承世代的心,三巨頭決定為臺灣打造一家世界性創新的生技公司。
故事要從「奈力生醫」(NTT Biopharma)的創立開始……。
三大生技巨擘匯聚! 橫跨技術、商業、臨床領域
2003年政府推出「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開始,牟中原實驗室就開始發展奈米材料技術,經歷了第一期的萌芽成長與第二期的產業化布局,技術逐漸成形。
身為國際奈米科技權威的牟中原是「奈米國家型科技計劃」的一大推手,2013年2月,時任國科會副主任委員的牟中原,主持「奈米跨領域應用研究規劃會議」,決議成立「奈米科技前瞻應用主軸計畫」工作小組。2014年4月,當時科技部部長張善政主持「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指導小組,並通過成立「奈米科技創新應用主軸計畫」。
2007年,因緣際會下,邀請當時還在神隆的詹維康來當學生的口試委員,當時,詹維康一聽到牟中原實驗室正在研發的奈米技術,敏銳地嗅到未來應用到生技醫藥的前景,眼睛為之一亮!
只是當時技術還在初期研發中,牟中原擔任國科會副主委時也為避嫌不得創辦公司。
一直等到2014年牟中原卸任國科會回到臺大,詹維康也從神隆退下,但對人生從不言退休的詹維康,於是興致高昂地鼓勵著牟中原一同創業。
科學家性格的牟中原坦言笑說,「其實對於創業有點疑慮,因為當時技術還只是實驗室階段,離成為產品還好遠好遠,然而,我自己離退休並不是太遠…….」。
看著詹維康談起創新眸子都會發亮的滿腔熱血,牟中原還是被感動了,「比我年紀長幾歲的詹維康都這麼有衝勁、有信心,我應該也要努力一下。」
2016年,詹維康、牟中原催生出奈力生醫,專注的核心技術就是來自牟中原團隊二十幾年研究的奈米藥物傳輸技術平台。
接著,詹維康又去拜訪了時任北醫校長閻雲,遊說臨床權威專家的他加入奈力。
「有了牟中原的核心技術、詹維康的商業頭腦與人脈,還需要深刻了解臨床痛點的閻雲,才能讓新藥落地到臨床真正未滿足的需求上。」
2017年加入的閻雲雖然謙虛地說,他只是從臨床角度提供奈米技術該如何應用。但同時笑著強調:「這是我第一次參與非北醫衍生公司營運,這是例外,也只會例外這一次。」
「牟中原與詹維康對於科學的紮實實力與執著追求,讓人看好。同時,從過程中也從詹維康身上學習到真正的轉譯醫學。」閻雲後來也邀請了在產業界累積數十年功力的詹維康,到北醫大學開課教授轉譯醫學的實務課程。
三巨頭聯手後,新創階段的奈力早期也申請國科會萌芽計畫支持,閻雲回憶當時的場景,主持評審是臺灣「粒線體之父」的馬偕醫學院創校校長魏耀揮,他說「看到奈力結合了技術、商業、臨床三大領域的指標性人物,有信心能將實驗室的創新技術轉譯落地。」
MSN從核酸到蛋白質都能遞送! 最廣奈米藥物開發平台
奈力的核心技術是牟中原實驗室發展二十多年的中孔洞二氧化矽奈米體(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 MSN),關鍵是可調節奈米顆粒的尺寸、表面電荷與表面孔洞體積、孔洞結構,還具有優越的化學穩定性,可以透過表面修飾,優化其選擇性與專一性,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牟中原解釋,MSN由於可調節尺寸,就能穿越血腦屏障(BBB)、眼底的血視網膜屏障 (Blood Retina Barrier, BRB)、以及小腸等生物屏障,一解目前奈米藥物中最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