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蟲剋蟲、以卵制卵」殲滅荔枝椿象

必麥農牧 臺灣首家投入蜂類生物防治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19-06-04
攝影/李林璦
氣候暖化,荔枝椿象的繁殖力大增,全臺各地都傳出荔枝椿象危害的消息,傳承三代養蜂世家的必麥農牧,技轉苗栗農改場天敵昆蟲養殖技術,以蓖麻蠶卵做為替代宿主繁殖荔枝椿象的天敵-平腹小蜂,並優化大規模的室內飼養條件。今年3月,與彰化縣政府合作導入無人機深入山區投放平腹小蜂,荔枝椿象明顯減緩,生物防治之餘也減少農藥的使用。

每年4~7月,是荔枝椿象(Tessaratoma Papillosa)孵化成蟲的時期,各地也開始傳出蟲滿為患的消息。

荔枝椿象是外來種,近幾年在臺灣鄉野間爆發,不僅造成荔枝、龍眼等作物收成重創,更擴及都市行道樹,其噴灑的臭液甚至傳出造成行人皮膚潰爛、眼睛失明,無疑成為環境一大威脅。

荔枝椿象屬荔椿象科動物,又名臭屁蟲、臭椿象、石背等,主要分布於中國東南各地,最早於1999年登陸金門地區,2009年開始入侵臺灣南部,原本零星出現在臺灣中南部、苗栗等地區,但至2016年開始,疫情擴散全臺。

三代蜂農 投入生物防治

必麥農牧(BeeMax)是傳承三代的養蜂世家,起源於日治時代昭和八年,至今已有85年的歷史,憑藉日本當時傳承的養蜂技術,在苗栗農改場(以下稱苗改場)指導下,技轉生物防治技術,大規模繁殖荔枝椿象天敵–「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as)」,「以蟲剋蟲、以卵制卵」的方式取代化學防治,解決病蟲害。

必麥農牧是臺灣首家以蜂作為生物防治的公司,現任總經理李漢章同時也是模懋實業總經理,模懋實業是大中華區機械加工、熱澆道及模具生產的供應商。家族世代於臺北蘆洲務農與養蜂,但蘆洲近年高樓大廈林立,在迅速發展便捷的陸運與經濟同時,使得農耕面積減少。

李漢章體會小農經營的艱難,因此在事業有成之際,以本業盈餘,於2016年成立必麥農牧,希望透過必麥農牧的平台,讓更多二代蜂農一起投入蜂類生物防治的養殖研究,幫助農民減少農藥使用。

氣候變遷暖冬效應 昆蟲生態大亂

談起家族養蜂歷史,也是臺灣養蜂歷史的一部份,李漢章表示,過去大部分農家都以務農為主業,養蜂為副業;日治時期,蘆洲一代種植很多柑橘、草莓等水果,若柑橘、草莓要收成好,一定要有足夠的蜜蜂來授粉。

當時臺灣只有本土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