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阿茲海默症臨床現場挑戰

專家籲:推動「失智基本法」 支持從診斷到照護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5-04-02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衛福部次長呂建德指出,在「健康臺灣」政策下,衛福部已啟動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修正以邁入3.0。(圖/衛生福利部提供)

臺灣自2014年推出「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是全球第13個、全亞洲第2個訂定國家層級政策之國家,2024年預算達88.26億新臺幣。但在臨床診斷、照護現場,阿茲海默症篩檢受限於民眾識能不足、檢測排程長、血檢成本高等困難。專家呼籲,政策應納入患者與家屬需求,增加社會整體對失智症的正確認知,將失智症列為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

撰文/李林璦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2019年全球約有5,500萬名失智症患者,到2050年預計將成長至1.39億人,平均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

失智症的成長幅度之快,已成為全球第7大死因,在美國,根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統計,2023年十大死因中,阿茲海默症排名第五,並且處於快速增長的階段。

在臺灣,依據國家衛生研究院在2018~2023年進行的全國社區失智症與失能流行病學調查,2022年65歲以上失智症盛行率約7.99%,推估2024年全國不分年齡失智症總人口約36萬人。

「反觀臺灣2023年十大死因中卻沒有阿茲海默症,僅有血管性及未明示之失智症位列國人死因第13名,這並非代表臺灣失智症患者少於國際,而是因為許多患者死於共病,被歸因至其他死因中,臺灣應增加社會整體對失智症的正確認知,將失智症列為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國內失智症權威、臺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長庚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直指。

趕上國際腳步 籲建構「失智症基本法」

臺灣自2014年開始推動「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是全球第13個、全亞洲第2個訂定國家層級政策之國家;之後,參酌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2017-2025年全球失智症行動計畫」,於2017年推動「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 (2018~2025年)」,透過提升全民教育、降低風險、支持網絡、資源布建、研究與發展等,來推動失智症防治與照護。

衛福部長照司司長祝健芳指出,失智症政策綱領2.0由衛生福利部、內政部、交通部、勞動部、教育部、金管會等10個部會共同推動,範疇涉及:醫療、長期照顧、失智安全防護、金融友善、失智者就業等,共有七大策略、23項行動方案,總預算編列近年持續成長,2024年達88.26億新臺幣。

衛福部次長呂建德指出,在「健康臺灣」政策下,衛福部已啟動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修正以邁入3.0。

然而,臺灣雖然有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但相較於國外的國家級失智症政策,負責人是首相等國家最高首長,而臺灣,歸屬在長照司下,因此,限制了政策擬訂的全面性。

目前,全世界有美國、英國、法國、澳洲、丹麥、芬蘭、荷蘭、挪威、蘇格蘭、北愛爾蘭、日本及韓國等共30個國家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