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揭秘COVID-19感染曲線異常走向原因
2020-08-25 / 記者 王棋祺
近(24)日,維也納複雜性科學中心(ComplexityScienceHubVienna,CSH)的科學家針對COVID-19感染曲線線性增長提出了相關的解釋。這篇論文也已經發表到《PNAS》。隨著COVID-19的流行病學進入疾病的第一個高峰後,許多國家透過非藥物治療的介入措施,例如社交距離(socialdistancing)和拉平曲線(flattenthecurve)都可用以解釋高峰期後感染數...
《PNAS》 翁啟惠「單醣化技術」加持 中研院研發廣效型A流疫苗
2020-08-11 / 記者 巫芝岳
今(11)日,中央研究院發表了一項翁啟惠院士領導的流感疫苗重大研究突破,基因體研究中心團隊研發出「單醣化嵌合血凝集素(chimericHA)蛋白疫苗」,可對抗各種異株和亞型的A型流感病毒,減少因誤判病毒株,導致疫苗防護力不足的問題,研究成果於7月登上國際期刊《PNAS》。為了研發出能抵抗多種病毒亞型的疫苗,研究團隊擷取來自兩種不同病毒株的蛋白質,組合成全新的血凝集素(HA),再輔以中研院獨創單醣化...
《PNAS》:首度揭免疫細胞與DMD、骨骼肌肉損傷關聯
2020-08-11 / 記者 王棋祺
近(10)日,波士頓大學醫學院(BostonUniverstiySchoolofmedicine,BUSM)的研究人員首次針對正常骨骼肌中的巨噬細胞的起源、基因表達和多種功能進行了表徵分析。這些分析結果將為以後研究骨骼肌的巨噬細胞在相關疾病,如肌肉營養不良,以及肌肉損傷疾病中的作用,提供知識基礎。這項研究目前已經發表在《PNAS》。研究團隊使用實驗模型來追踪巨噬細胞譜系,並以單細胞轉錄體分析、骨髓...
《PNAS》:Cdk5磷酸化蛋白被驗證可作為癌症治療生物標記物
2020-07-29 / 記者 王棋祺
近(28)日,由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UniversityofAlabamaatBirmingham)外科教授JamesBibb博士所帶領的研究團隊指出,使用更大範圍的轉譯後修飾分析方法來鑑定會驅動癌症的新生物標記物(biomarker),可以更準確地預測病人對治療的反應。研究也證明了由異常活化的蛋白激酶Cdk5所驅動的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診斷替代方法的有效性。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PNAS》。 Cd...
《PNAS》中研院分生所解「食肉真菌」麻痺線蟲機制;瑞基海洋捐新冠病毒檢測儀器
2020-05-22 / 記者 巫芝岳
1. 《PNAS》中研院分生所解「食肉真菌」麻痺線蟲機制近日,中研院分生所助研究員薛雁冰研究團隊,在期刊《PNAS》中發表了篇有關「食肉真菌捕捉線蟲機制」的論文。科學家過去已發現,在貧瘠環境中,這些菇類會麻痺並殺死線蟲,以獲取養份,該研究團隊則進一步解開了其機制。薛雁冰團隊發現,當線蟲碰到蠔菇的菌絲時,線蟲肌肉裡的鈣離子濃度會異常的飆高,使得肌肉過度收縮而麻痺癱瘓。接著,研究團隊篩選出具有真菌抵抗...
《PNAS》創新擬肽構造!保護DNA摺紙奈米技術 傳遞抗癌藥新方法
2020-03-10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9日,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BrookhavenNationalLaboratory,BNL)功能性奈米材料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設計合成了具有特定序列與長度的分子鏈,可保護DNA奈米立體結構在各種條件下不會降解,並證明這些用擬肽包裹(peptoid-coated)的DNA摺紙(DNAorigami)有望用於傳遞抗癌藥物和蛋白質,靶向與癌症有關的細胞表面受體。該研究發表於《PNAS》。 ...
《PNAS》AI分析瞳孔波動與心率 助早期自閉症診斷
2019-07-31 / 記者 彭梓涵
日前,波士頓兒童醫院神經科學家開發一種機器學習演算法,該演算法可以發現瞳孔擴張異常,以預測小鼠模型中的自閉症類群障礙(ASD),結果顯示還能進一步檢查瑞特氏症候群(RettSyndrome),準確率達97%,為早期發育障礙檢測提供定量方法。相關研究已發表在《PNAS》期刊上。波士頓兒童醫院神經科學家認為自閉症類群障礙人群中具有一些行為上的特徵,在先前的研究也證明,大腦中的膽鹼能神經元迴路(chol...
《PNAS》人體B細胞之突變數量將隨年齡增加
2019-04-23 / 實習記者 吳佳穎
日前(4/16),美國艾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AlbertEinsteinCollegeofMedicine)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體B細胞之突變數量將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其研究成果刊登於《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期刊中。研究小組選定之實驗對象範圍為自新生兒始、上至年齡超過100歲之老年人,並分別為他們進行細胞定序,實驗結果呈現如下:年齡自2...
《PNAS》第一種功能性靶向花生過敏原抑制劑 開創過敏新療法
2019-04-11 / 記者 彭梓涵
聖母大學日前(8)發表一項新的研究,研究人員設計一種過敏原特性抑制劑,有效地阻止花生過敏原與slgE結合,以抑制對花生的過敏反應。此為第一個對食物過敏原進行選擇性抑制IgE結合的實例,為過敏開創新療法。相關研究發表在《PNAS》期刊上。患者過敏反應發生時,IgE會和過敏原蛋白結合,使肥大細胞釋放出組織胺等顆粒,會影響血管舒張與平滑肌收縮,釋出發炎物質,這種去顆粒作用(degranulation)是...
《PNAS》視網膜中葡萄糖代謝鍵蛋白MPC1缺失 影響視力功能
2019-03-01 / 記者 彭梓涵
西維吉尼亞大學(WestVirginiaUniversity)近日發表在《PNAS》期刊上的研究指出,視網膜細胞使用葡萄糖來生成新的光感受器,以取代受損細胞,研究團隊在這個機制中發現MPC1是葡萄糖行糖解作用進入粒線體代謝的關鍵蛋白,當MPC1缺失時,丙酮酸無法進入粒線體,進而導致視桿細胞活性功能下降和進行性的視網膜變性,在MPC1缺失的動物模型中也證實會損害視力。葡萄糖是身體主要的能量來源之一,...
《PNAS》糖尿病與阿茲海默症有關!?大腦中胰島素訊號受損影響認知
2019-02-20 / 記者 李林璦
哈佛醫學院附屬的佳斯林糖尿病中心(JoslinDiabetesCenter)的研究人員發現大腦中胰島素訊號受損會對認知、情緒和新陳代謝產生負面影響進而導致阿茲海默症。該研究於日前(14)發表於《PNAS》。 先前研究顯示,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其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高於一般人,而胰島素及IGF受體受損會使認知能力下降、失智、憂鬱及焦慮的機率增加,也發現在同時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與阿茲海默症的患者大腦中...
《PNAS》缺乏葉酸可能影響細胞有絲分裂異常
2018-12-27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3),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葉酸不足會影響細胞的有絲分裂與DNA複製,造成染色體缺失,建議不僅只有孕婦與準備懷孕的婦女需補充葉酸,一般人也關注自身血中葉酸含量,適時做補充。該研究發表於《PNAS》。葉酸(Folate)也稱為維生素B9,存在於深色葉菜類、豌豆、蘑菇、貝類與木瓜和柳丁中,丹麥衛生局建議孕婦和準備懷孕的婦女每天都應補充葉酸以避免胎兒神經管發育異常,但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