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個人化癌症疫苗見效!腎癌患者術後近三年未復發

日期2025-02-06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Nature》個人化癌症疫苗見效!腎癌患者術後近三年未復發  (圖片來源:pixabay)

昨(5)日,美國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哈佛暨麻省理工學院布洛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 of MIT and Harvard)合作發表一項癌症臨床新研究,9位高復發風險的腎癌患者在手術移除腫瘤、注射個人化癌症疫苗治療之後,9位患者皆出現積極的免疫反應,且在將近三年的追蹤期內都沒有復發。這項研究刊登於頂尖科學期刊《Nature》。
 
每年全球有超過40萬新確診腎癌患者,並導致了超過15萬人的死亡。在腎癌未轉移下,患者的標準治療是手術切除,卻經常復發。數十年來,腎癌患者始終缺少能夠有效降低腎癌復發風險、延長存活期的療法。
 
個人化癌症疫苗旨在訓練免疫系統,直接辨識腫瘤細胞表現的新生抗原、清除腫瘤。這種療法已經在黑色素瘤(melanoma)展現降低復發風險的成效,不過黑色素瘤通常有大量的新生抗原、容易製作個人化癌症疫苗,至於其他種類的癌症是否也適用這種治療策略,目前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例如,腎癌的突變就比黑色素瘤來得更少。
 

個人化癌症疫苗 激發腎癌患者免疫反應、手術切除後三年腎癌未復發

 
此次發表的研究成果,主要聚焦在一項單臂設計的臨床一期試驗研究。該試驗招募了9名第三期或第四期亮細胞腎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患者。
 
患者先接受手術切除腫瘤組織,再由研究團隊從腫瘤中取出足以和正常細胞區分的新生抗原(neoantigen)分子特徵,同時以演算法預測哪些新生抗原容易受到免疫系統攻擊、帶來持久的免疫反應,據此為患者製作個人化癌症疫苗。患者會先注射一系列初始劑量後,再注射兩次加強劑。
 
研究結果顯示,個人化癌症疫苗在三週內就誘發了患者的免疫反應,疫苗誘導的T細胞數量平均增加了166倍,且這些T細胞在體內大量存在的時間長達三年;體外研究也顯示,此疫苗誘導的T細胞,對患者自身的腫瘤細胞有活性。
 
9位患者在中位數34.7個月的結算期內都未復發,保持無癌症(cancer-free)狀態;安全性方面,雖然有些患者在注射部位出現局部反應,有些患者出現類似流感症狀,但並未出現更高級別的副作用。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其中5位患者在接受個人化癌症疫苗同時,也接受了CTLA-4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pilimumab治療。
 
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研究支持了此類高度免疫原性的個人化新生抗原疫苗,在突變負擔(mutation burden)較低的腫瘤治療中使用的可行性,但還需要更大規模的研究來充分了解它在臨床上的功效。
 
目前,本研究的共同作者、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醫療腫瘤學部Toni Choueiri教授,也在一項由默沙東(MSD)發起的腎癌多國多中心隨機化臨床二期試驗中擔任科學顧問委員。
 
該試驗正在研究另一種由莫德納(Moderna)開發、同樣運用腫瘤新生抗原的個人化癌症疫苗mRNA-4157(V940),與默沙東免疫明星藥pembrolizumab併用,對於患者無疾病存活期(DFS)的改善效果,預計招收272名受試者,並在2028年1月獲得初步成果。
 
參考資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0308-8
原始研究: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507-5
 
(編譯 / 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