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於傳統利用玻璃或塑膠材料製作的光纖,蜘蛛絲不僅有良好的延展性、光波傳輸等物理性質,而且還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相當適合用於人體。
劉承揚教授研發團隊與台北醫學大學及國研院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合作,從活蜘蛛取得天然的蜘蛛絲後,先是利用光固化樹脂穩定蜘蛛絲的結構,再用斜向薄膜濺鍍技術,在固化的蜘蛛絲表面濺鍍一層薄薄的奈米金薄殼,以增加蜘蛛絲光纖對糖濃度的靈敏度,最後做成了一根直徑約略為頭髮,肉眼可視的光纖感測器。
透過「表面電漿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的光學物理原理,科學家可以計算出不同糖類在金屬上的折射率,藉以得知其濃度變化。
此款光纖感測器,經實驗證實其感測功能在一年內都能保持相同靈敏度,且在室溫與人體溫度下都能正常運作。
事實上,為了找尋適合的材料,研發團隊嘗試過2到3種不同品種的蜘蛛,也在校內自行捕捉蜘蛛來做實驗,可惜蜘蛛絲品質都不甚穩定,經過多方嘗試才選定人面蜘蛛為主要取絲對象。為了取出高品質的蜘蛛絲,研發團隊還必須學習如何飼養蜘蛛、設計取絲方法等。
劉承揚說,糖尿病患者需要餐前餐後監測血糖,一款可以長期適用於人體內,且即時精準測量血糖的感測器,不僅解決病患的難題,也能達到精準醫學的目標,造福更多的慢性病患者。
(報導/彭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