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團隊認為,攝護腺癌最常轉移到骨頭,因此也許調控骨骼發育相關的基因之中,就潛藏著能影響攝護腺癌轉移過程的重要基因,例如這次他們發現的ROR2基因,就是在胚胎過程中調控骨骼發育的重要基因。
研究團隊表示,ROR2基因參與了骨頭與軟骨的發育跟生長,其在胎兒發育過程中高度表現,但出生後表現量就會降低。如果ROR2基因產生特定突變,會導致短趾症或臉部骨骼發育異常等骨頭發育的疾病。
藉由基因微陣列的資料分析、以及患者組織切片染色分析發現,研究團隊發現攝護腺癌ROR2的基因跟蛋白質在攝護腺腫瘤中的表現量,遠低於周邊正常攝護腺上皮組織;而轉移的攝護腺癌腫瘤中的ROR2表現量,又比原發性攝護腺癌的ROR2表達量更低,因此ROR2可能是新的抗癌基因。
研究團隊又進一步透過細胞、動物實驗與臨床檢體分析發現,若提高ROR2的表現量,會明顯抑制攝護腺癌的轉移與侵襲。其後,他們透過國衛院獨有的高通量西方墨點微陣列(Micro-Western Array)蛋白質高通量分析平台,更發現攝護腺癌細胞透過抑制ROR2的表現,並經由PIAS3-PI3K-AKT2的訊息傳遞路徑,確實會促使攝護腺癌的轉移。
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先前的研究已發現天然物——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 CAPE)可有效地活化ROR2受體,未來將開發攝護腺癌新藥,期待能提供攝護腺癌患者一個新穎治療的選擇。
國衛院指出,過去40年來,臺灣攝護腺癌罹患率有逐年緩慢增加的趨勢,目前位居臺灣十大癌症排名第6位以及男性癌症的第3位。男性隨著年紀增長,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會快速攀升,是邁入高齡社會的臺灣健保體系須面對的老年醫療問題。
研究成果論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19-020-2587-9#citeas
(報導 / 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