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笙加速器「生技新創CEO的必修8堂商業課」

尤齊著:商業模式、里程碑兩大因素決定公司估值 創辦人不可不會!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4-04-22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創笙加速器董事長尤齊著。(本圖由創笙加速器提供)
 
近期,由CellTech Accelerator創笙加速器主辦「生技新創CEO的必修8堂商業課:從實驗室到企業」系列課程,自3月29日到5月24日間,每週五於t.Hub 內科創新育成基地登場。首場課程中邀請到擁有豐富生技製藥產業投資經驗的創笙加速器董事長尤齊著,分享「商業模式和公司里程碑如何影響新創公司估值」。
 
尤齊著曾任元大亞洲投資(香港)副總經理/執行總監,以及博晟生醫、全福生技、昱厚生技、Pacific GeneTech等公司董事;之前也曾擔任過葛蘭素史克(GSK)台灣分公司策略經理、台灣必治妥施貴寶(BMS)資深業務經理、默沙東(MSD)台灣分公司國際業務經理等。
 
尤齊著表示,他在輔導新創的過程中,發現許多公司CEO其實缺少領導公司以及如何應對投資人必備的知識與技能,因此透過創笙加速器舉辦此次商業系列課程,希望透過分享知識訓練學員的技巧之外,也能互相認識、建立人脈,除此之外未來也有機會引進投資人促進媒合。
 

盤點公司估值 從商業模式開始 

 
尤齊著表示,公司在募資過程中最容易被問到的問題,就是投資人在不同輪之間的股價差異原因為何,這必須以新創公司的估值來說服,也是每一位CEO都要學會的必備技能。
 
而盤點估值最重要的兩大決定性因素,也是商業計畫書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商業模式」和「里程碑」。尤齊著表示,商業模式會影響里程碑,里程碑則會影響公司估值。
 
「商業模式就是你要怎麼賺錢,以及如何讓消費者開始使用你的產品。你必須了解客戶需要什麼、想要什麼、害怕什麼,而你的產品有什麼特性、能給客戶什麼好處。」尤齊著說。
 
尤齊著分享,許多政府新創計畫申請案都會要求團隊列出九宮格,其中的九大要素也會彼此影響。若將這九大要素的影響順序排列,一個商業模式的建立,是從「價值主張」出發,分析「目標客層」、決定「通路」、建立「顧客關係」、產生「收益流」、調整「成本結構」、尋找「關鍵資源」、推動「關鍵活動」、最後是如何找到「關鍵合作夥伴」以及實際合作項目。
 
尤齊著也在課程上半場中,逐一拆解每個要素,包含必須注意的選項與子項目,並以大藥廠、學名藥公司與醫材新創的產品為例說明。
 
課程中,尤齊著特別針對「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說明,每個市場對於疾病的定義不同,例如肝癌在亞洲備受重視、在歐美則不然;在全球人口年齡結構的少子化、高齡化變遷過程中,兒科藥關注度愈發下降,長壽(longevity)的需求則越來越高等等。
 
他也分享,歐洲製藥產業與協會聯盟(EFPIA)會定期整理未被滿足醫療需求的清單,例如憂鬱症的個體化治療、可近性、療效和副作用,失智症的早期診斷、預防以及治癒/中止惡化的療法等,是很有用的參考資料來源。
 
另外,他也建議,創業者也可以透過多個項目來拆解市場痛點,包括:可能的市場需求、可能的目標客群、拆解顧客價值鏈(是B2B或B2C)、客戶在哪些環節中花最多錢或最不方便,以及你的技術是否能解決這些問題、或是能夠協助解決問題?
 
例如,由臺大機械工程系蕭浩明博士創辦的博想醫學科技所研發的非侵入式血管健康快速檢測醫材,只花5分鐘就能完成評估,因為中風會和血栓有關,「醫材廠做治療,你做檢測和術後監測,幫他把病人帶進來,人家就會買單了!」尤齊著說。
 

商業模式影響里程碑、影響市值甚鉅

 
在課程下半場,尤齊著分析了商業模式如何影響里程碑。他舉例,一家生技公司是自建工廠或授權代工(CMO),以及是以代工、授權還是產品開發為主力,背後不同的商業模式和里程碑,都會影響到最後的市值。
 
他以諾華(Novartis)、三星生物(Samsung Biologics)、英科智能(Insilico Medicine)為例,他們的營收分別是120億美元、1億美元、3千萬美元,市值則分別是1960億美元、600億美元、8.95億美元,從營收到市值的放大倍率來看,三星生物反而是最高的。
 
尤齊著接著表示,里程碑的定義是能夠影響公司進展的重大事件,它們能顯著改變估值,是抵達終點的必經之路,並告訴Project Owner資源運用是否得宜,也是往下一步的轉折點。
 
「一家新創在訂定里程碑時可以列入的項目,包括技術進展、商業模式、合作對象、經營團隊、財務預測、募資規劃、出場預期等,其中又以財務預測的損益兩平特別重要,因為它是證實領導人營運得宜、商業模式可行的關鍵指標。」尤齊著說。
 
在拆解7種里程碑項目後,尤齊著也針對目前臺灣募資環境分享建議。他指出,財務型投資人通常都希望有一個領投方(lead investor)站出來執行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但在臺灣領投方卻很難找。他建議新創可以找錨定投資人(anchor investor)或是策略投資人推動募資,或者運用可轉債(CB),先取得資金,再把戰線拉到下一輪募資,會讓新創有較多的空間可以喘息。
 
在未來的課程週次中,也將由7組講師群輪番上陣,分享他們各自成功經驗及業界最新趨勢,一路從公司建立、股權與財稅、營運管理、內控制度與專利佈局、募資規劃與出場、品牌形象與行銷、首次公開發行(IPO)及法規分堂授課,並透過課程及案例研討融合理論與實務,使學員能快速應用所學。
 
講師陣容包含:前怡安醫療器材總經理唐淑芬、PwC資誠蕭昊佑副總經理及張珍綺副總經理、環球生技策略長王以德、PwC顏裕芳會計師及林金榮律師、啟新生技財務長曹育嘉、刊欣媒體顧問趙志恒總經理及傅修平執行顧問、元大證券投資業務副總經理陳秀梅。
 
活動詳情請見〈環球生技〉活動官方頁面:
https://news.gbimonthly.com/tw/activity/show.php?num=1392
 
(報導 / 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