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量生技攜手三總 證實血中類澱粉蛋白濃度 可診斷極早期認知功能退化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4-06-03
磁量生技攜手三總 證實血中類澱粉蛋白濃度 可診斷極早期認知功能退化
近日,磁量生技與三軍總醫院神經內科楊富吉醫師團隊合作,進行「主觀認知衰退」(SCD)臨床試驗,驗證出使用磁量生技所開發的免疫磁減量技術(IMR),可透過量測血液中的類澱粉蛋白濃度來客觀診斷SCD患者,可以即早察覺患者認知退化的程度以及是否併發失智症。該研究在5月17日發表於《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該臨床試驗共有52名受試者參與,其中有38名為SCD患者,14名健康者作為對照組,患者均進行免疫磁減量技術量測血液中的乙型澱粉樣蛋白42(β-amyloid peptide 42, Aβ42)、Aβ40、t-tau蛋白、p-tau蛋白以及α-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等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生物標誌物。

同時,每位受試者亦進行神經心理功能檢測,包含簡易智能檢查(MMSE)、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CA)。之後,研究團隊平均追蹤了其中29名SCD患者達1.7年,追蹤10名健康者達1.2年,再次進行相同檢測後進行分析。

研究顯示,使用免疫磁減量技術檢測SCD患者與健康人相比,血中Aβ1-42濃度具有顯著差異,SCD患者血中的Aβ1-42濃度明顯較高,準確度(曲線下的面積AUC)達67.5%。

此外,運用免疫磁減量技術檢測到SCD患者血中的Aβ 42  × t-tau濃度高達445±148.9 (pg/mL)2,在過去其他研究中指出,患者的Aβ 42  × t-tau濃度高於382 (pg/mL)2則會在未來1~2年內發展成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

而在針對SCD患者1.7年的追蹤中也發現,29人中有8人會發展成更嚴重的認知衰退,占比為27.6%,顯示出可運用免疫磁減量技術檢測血中Aβ 42  × t-tau來預測認知正常受試者未來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

研究團隊指出,一般成年人罹患SCD的盛行率為10.4%~14.3%,患者可能經常忘記某些名字,或是放錯物品,但是在認知神經心理功能檢測和日常功能檢測中都顯示正常。

但是,這些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很高,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老年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NIA)和阿茲海默症協會(Alzheimer’s Association)將 SCD定義為無症狀到出現MCI的中間過渡期。

研究團隊表示,由於SCD的症狀經常是靠主觀描述,難以被精準地判斷,或容易被忽略,而此次研究發現,可透過抽血檢驗來客觀量化風險級數,更可大規模在臨床上使用,有助於診斷極早期失智症。

參考資料:https://doi.org/10.3389/fnagi.2024.1389595

(編譯/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