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白色念珠菌致阿茲海默症!? 腦部感染機制揭露

撰文編輯 熊佳駒
日期2023-10-17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圖/Hal Gatewood)
近(10)日,美國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研究團隊透過動物實驗發現,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產生的分泌性天冬胺酸蛋白酶(secreted aspartic proteases, SAPs),除了能破壞血腦屏障,使白色念珠菌進入腦部,也能引起腦部的先天性免疫機制,將白色念珠菌清除。該研究已刊登在《Cell Report》。
 
白色念珠菌常見於人類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會在免疫力下降時過度生長,造成念珠菌症。儘管白色念珠菌也可能進入頭部,造成嚴重的腦真菌病(Cerebral mycosis),但在健康的情況下,腦部的白色念珠菌通常會被清除。然而,在過去的研究中,學者尚不清楚其感染腦部的作用機制。
 
此研究第一作者,貝勒醫學院兒科學博士後研究員Yifan Wu,帶領團隊探究白色念珠菌對腦部的感染。他們藉由小鼠模型發現,白色念珠菌分泌的SAPs酵素會將血腦屏障的緊密連接蛋白(tight junction protein)水解,使其侵入大腦。
 
此外,SAPs也會引發小鼠腦部的先天性免疫,將類澱粉前驅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水解成Aβ胜肽(amyloid β-like peptides),和微膠細胞(mircroglia)上的類鐸受體4 (toll-like receptor 4, TLR4)結合,促進微膠細胞對白色念珠菌的吞噬作用;而其分泌的毒素念珠溶菌酶(candidalysin),則會和CD11b(integrin alpha M)結合,進一步刺激TLR4,延長微膠細胞對白色念珠菌的辨識。
 
貝勒醫學院病理暨免疫學教授David Corry表示,包含阿茲海默及帕金森氏症等和白色念珠菌相關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其Aβ胜肽累積很可能就產生自外源性的白色念珠菌,而非目前普遍認知的內源性累積。他們將進一步研究白色念珠菌在阿茲海默症進程中扮演的角色,嘗試找出更創新的治療策略。
 
參考資料: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3/10/231016163107.htm
 
(編譯/熊家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