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VI理事長何美鄉致詞表示,雖然我們對新冠肺炎(COVID-19)的記憶鮮明,但應加速做好「疫情間期準備」,迎戰下一場疫情,這正是未來的關鍵方向。
TAVI理事長何美鄉 (攝影/黃佳啟)
何美鄉進一步說明,疫苗產業在防疫中至關重要,開發疫苗者應視自身為疾病控制的合作夥伴。透過與公共衛生人員密切對話,我們能更有效制定疫苗研發的優先事項。
她指出,回顧疫情經驗,臺灣防疫表現雖受肯定,但仍有不足之處需改進。透過討論與交流,我們期待互相學習,推動疫苗產業的國際合作。
美日台疫苗策略:加強研發、提升生產、應對大流行挑戰
美國BARDA專案總監Samson Lee表示,美國政府透過RFP(Request for Proposal)、BAA(Broad Agency Announcement)和EZBAA(Easy Broad Agency Announcement)三種資金機制支持疫苗研發,從特定產品開發到小型創新項目,幫助開發醫療對策產品與應對新興傳染病威脅。此外,BARDA利用MCM計畫(Medical Countermeasures Program)加強公私合作,確保疫苗與治療可惠及所有人群。
其流感疫苗策略包括建立大流行前疫苗儲備,支持多種生產技術,與製造商合作維持種子庫,並通過臨床試驗保障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同時注重快速應對和提升大規模生產能力。
日本SCARDA執行主任籔田雅之指出,日本政府投入1500億日元(約10億美元)打造世界級疫苗研發中心,強化臨床試驗環境,並補助90%費用支持疫苗生產設施建設,助力新創企業及疫苗製造業發展。
日本SCARDA執行主任籔田雅之 (攝影/黃佳啟)
其研究聚焦八種優先傳染病疫苗、新型技術平台(mRNA、病毒載體等),並推進約40個疫苗種子專案,旨在提升日本疫苗研發與生產的國際競爭力。
國衛院感疫所所長陳宜君提到,藉由完成多項疫苗臨床試驗、建立生物製劑工廠、EV71疫苗上市,以及H7N9疫苗完成二期試驗的經驗,國衛院未來計畫擴建工廠、建立國家級病原庫,並發展新型疫苗技術平台,增強大流行應對能力。
國衛院感疫所所長陳宜君 (攝影/黃佳啟)
而目前面臨挑戰與機遇,須持續爭取政府支持,加強國際合作,平衡商業風險,同時提升公眾疫苗認知與接受度,進一步推動疫苗研發發展。
腸病毒防疫的雙面鏡 台灣疫苗創新與泰國進口現狀
美國帕斯適宜衛生科技組織(PATH)科學主任Kutub Mahmood分享針對不同小兒麻痺病毒株的應對策略。國衛院研究員暨台宇生醫創辦人李敏西指出,台灣流行性病毒疫苗研發時程長,導致當病毒已經消失時,臨床三期試驗就會難以進行。因此,若能縮短疫苗開發時間,不僅對於疫情控制至關重要,也有助於進行即時的安全性檢測。
國衛院研究員暨台宇生醫創辦人李敏西 (攝影/黃佳啟)
他進一步提到,由國衛院衍生的台宇生醫,正在開發第四代「重組病毒顆粒疫苗」,旨在解決先前三代疫苗開發中遇到的問題,如高成本、低生產力、高變異風險及需要高等級實驗室的挑戰。
泰國MoPH研究員Kornnika Kulbutr表示,泰國目前並未自行生產腸病毒71型(EV71)疫苗,所有疫苗均來自中國提供。泰國政府主要負責審查相關文件並將疫苗分發至各單位施打。
泰國MoPH研究員Kornnika Kulbutr (攝影/黃佳啟)
她強調,疫苗的開發與試驗審查需要大量資金支持,而目前泰國政府的資源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