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眼症臨床三期決勝點:「患者分層」為關鍵!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3-11-15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圖片來源:網路)
2023美國眼科學會(AAO)日前已落幕,即使目前已有乾眼症藥物獲得批准,但多個正在三期的藥物,依舊成為今年討論重點。主持愛力根(Allergan)乾眼藥tavilermide三期試驗、 Pepose視覺研究所醫學主任Jay Pepose,在今年會議中提出「以症狀出現頻率,將患者分層,納入正確患者,提升臨床統計」的重要觀點。國內眼科專家業者也認同此看法,並表示乾眼症患者個體差異(Variation)大,若要提升臨床成功率,應在一開始選對適合病程的患者、劑量。

Jay Pepose在今年AAO會議中報告了,1%、5%劑量的tavilermide之臨床三期MIM-728試驗結果,數據顯示,在長時間出現畏光、視力模糊、眼部疼痛的「病程持續(persistent disease)」患者中,每日使用兩次5% tavilermide的治療下,其總角膜螢光素染色(tCFS)結果得到統計上顯著的差異。

Pepose表示,該試驗最早在對整體乾眼症族群評估時,並未觀察到tavilermide與安慰劑組的統計差異,只有當乾眼症狀出現頻率較高的患者,從隊列(cohort)分離出來時,才出現了統計上的差異。

此次良好試驗成果,讓Jay Pepose了解到,「將乾眼症狀出現的頻率,來做患者的分層」,是納入臨床試驗患者的重要指標。

國內眼科專家業者指出,事實上,MIM-728試驗是tavilermide進行的第三個臨床三期試驗,在此之前tavilermide已進行MIM-726、MIM-727兩項三期試驗,以評估1%的tavilermide眼藥水其安全性與有效性,但其結果皆只達到次要終點(secondary endpoint)。他推測,患者族群、藥物劑量的選擇,是影響這兩項實驗結果最大的關鍵。
 

多款三期臨床蓄勢待發 臨床策略將成關鍵


乾眼症是眼科疾病中影響患者數最多的疾病之一,從生物學、免疫學不同文獻與研究來看,全球有高達50%的人患有不同嚴重程度的乾眼症。

目前治療乾眼症,常見的方式除補充人工淚液、類固醇藥物、還有免疫抑制劑藥物、自體血清眼藥水、促黏蛋白分泌眼藥水、淚管栓塞治療等。

今年5月取得搶先取得FDA批准的第一款抗淚液蒸發乾眼藥Novaliq,是由德國博士倫(Bausch + Lomb)以無水藥物遞送平台開發,其能使淚膜脂質層保持穩定並防止淚液過度蒸發。

其他正在三期臨床階段的,除了促黏蛋白分泌的tavilermide外,還包括:全福生技角膜修復/抗發炎的短胜肽BRM421、Aldeyra抗發炎的小分子藥reproxalap、Allysta抗發炎的短胜肽ALY688,以及HanAll抗發炎的蛋白藥tanfanercept、RegeneRx角膜修復的短胜肽RGN-259等。

接下來誰能搶奪下一個批准?實驗設計中納入的關鍵患者,或許將會是重要決勝點。


參考連結:
https://clinicaltrials.gov/search?cond=tavilermide&aggFilters=phase:3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98398?form=login&scode=msp&st=fpf_login&socialSite=facebook&reg=1&icd=login_success_email_match_norm

(整理編譯/彭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