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技術處簡任技正戴建丞(攝影/劉馨香)
經濟部技術處簡任技正戴建丞致詞表示,在疫情下,我們體會到台灣面對逆境的韌性與適應力,並且更加重視鏈結,台灣的半導體與ICT產業不僅是創新的燈塔,也是發展醫療保健的基石,可為智慧醫療、遠距醫療開闢一個新的紀元,期許產官學研醫共同建構公私協力夥伴關係(PPP),搭建跨界合作橋梁,一同追求醫療保健無國界。
日政府推科學照護 長照機構導入ICT
ND Software,戰略行銷部資深經理追田武志(攝影/李林璦)
首先,由日本社福軟體市佔率第一的ND Software,戰略行銷部資深經理追田武志分享日本長照領域的ICT導入現況與未來動向。他表示,由於日本面臨嚴重的老化問題,日本政府為了緩和龐大的照護負擔,在2021年4月開始推動「LIFE」(Long-term care Information system For Evidence),也稱為「科學照護」,期望透過科學、數據、實證的方式,提高照護品質與工作效率。
服務單位需先擬定照顧計畫與執行,由政府評估使用者狀況與護理結果,服務單位再根據政府的回饋改善其照顧計畫。而過程中累積的數據經匿名儲存,都可提供給研究人員進行研究,目前已有37個第三方單位申請數據,但還未有任何研究成果公布。
追田武志表示,長照機構導入ICT設備後確實能使長照工作人員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使他們有更多時間實際面對長輩,對於大量的外籍勞工來說也更便利。未來,日本政府期望推動涵蓋長照、醫療等領域的全國性醫療資訊平台。
日政府祭三大政策 解長照人力荒
醫療法人敬英會理事長光山誠(攝影/劉馨香)
醫療法人敬英會理事長光山誠分享,日本長照高齡照護人力不足的對策,他指出,日本實施介護保險已有20多年,隨著高齡少子化不斷加劇、社會保障支出擴大、青壯年勞工人口持續減少,推估到了2040年長照人力將嚴重短缺69萬人,在各國也都缺乏人力的狀況下,人力爭奪戰會越演越烈。
光山誠表示,日本政府為了讓長照服務供應充足,針對人力不足提出三大策略,第一是改善勞工薪資與工作時數,平均每人最多可以領到7.5萬日圓補助,縮小與其他產業的薪資差距;第二則是引進多元人力,包含外籍人力,日本政府提供考取照服員技術士的海外留學生獎學金,並增設技能實習生、特定技能的居留資格來留住人力;第三則是制定提升產能的指引,例如增加科技設備的運用來取代事務性工作。
光山誠分享,敬英會早期就致力培訓外籍照護人力,成立大阪長照留學生支援課程,協助留學生考取照服員技術士證照;此外,也使用新型態供餐系統,以大型中央餐廚烹調後送至各機構,不僅衛生安全可控,也可降低機構烹調人力成本;並與日商凸版印刷株式會社開發可偵測心跳、呼吸、睡眠品質感測器;與日本嬌聯合作,開發智慧尿墊減少夜間不必要的尿布更換,避免干擾長者睡眠,期許將創新將危機化為轉機。
護理人力荒! 遠距AI科技提升照護效率
美國遠距醫療公司Teladoc Health副總裁暨亞洲區常務董事(Managing director) Myra Yu(攝影/劉馨香)
美國遠距醫療公司Teladoc Health副總裁暨亞洲區常務董事(Managing director) Myra Yu分享,目前Teladoc Health擁有9000萬會員,500家以上醫療機構,提供遠距醫療系統。他指出,遠距醫療不只是簡單的視訊會議,Teladoc Health提供的是整合平台,讓醫師不需太多複雜流程,就可直接進行遠距醫療。
Myra Yu分享,像是梅奧診所使用遠距診療系統為全美50多家診所進行遠距問診,透過遠距專家建議,相互協作來挽救新生兒的生命;此外,也幫助Intuitive Surgical為達文西手術系統建構醫療物聯網平台,讓蘇黎世大學醫院手術醫師可以協助巴西的醫師進行手術。
Myra Yu表示,根據美國重症照護協會2022年的研究發現,有67%的護理師想在三年內離職,顯示護理人力的缺乏越趨嚴重,有30%美國醫院即將導入遠距護理系統,運用AI偵測患者需求來安排適當的護理人力,提升照護效率。
創新醫材開發首重採購者導向、多國協作審查機制
MAE Group總裁暨執行長Janet Kwiatkowski(攝影/李林璦)
MAE Group總裁暨執行長Janet Kwiatkowski分享,MAE Group創立於2013年,提供全球醫材公司的法規、品管、臨床顧問服務,協助體外診斷公司商品化與商業化。他指出,美國的醫材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1928.8億美元成長至2030年291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6.1%。
Janet Kwiatkowski表示,雖然市場龐大,但據統計,新型治療醫材從概念驗證到批准的平均開發成本高達5400萬美元,就算是風險較低的二類醫材,開發成本也依照其複雜程度,開發成本約200萬美金至2000萬美金之間,而在開發時間上,複雜的醫材,例如植入式心臟節律器、乳房植入物或血液透析機,上市時間平均需要3~5年。
Janet Kwiatkowski也提醒醫材廠商,雖然醫師是醫材使用者,但做出採購決策的是醫院,因此開發醫材時要注意目標客群,此外,在進行取證申請時,也須詳細了解各國監管機關的法規協作,像是美國與加拿大、歐盟之間的法規類似,而澳洲和以色列的衛生部則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通過的醫材有快速審查機制。
生物製劑急速成長 邁向穿戴式注射系統未來
West Pharmaceutical Services Asia資深協理Alagu Subramaniam(攝影/劉馨香)
West Pharmaceutical Services Asia資深協理Alagu Subramaniam分享,其公司是注射藥物與藥物傳輸的領銜廠商,全球有25個製造工廠,在2022年生產近470億個零件,不僅提供靜脈注射、自我注射系統的智慧劑量控制,也提供CDMO服務以及實驗室分析服務。
Alagu Subramaniam也分享了新興國家的醫療困境,像是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糖尿病盛行率持續成長,但是醫療數位化的採用率仍然落後於西方的已開發國家,期許未來能在臨床試驗、醫院和居家的環境中都能運用數位科技來協助解決醫療挑戰。
Alagu Subramaniam表示,隨著生物相似藥、細胞與基因療法的出現,生物製劑的市場也持續成長,多數生物製劑都是以注射的方式給藥,需要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進行注射,未來,將會有更複雜的生物製劑出現,更大的分子、更高濃度、或是更高劑量或黏度,都會讓注射的時間更長,因此,邁向穿戴式的注射系統也是未來一大趨勢。
(報導/李林璦、劉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