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月27日),美國密西根范安德爾研究所(Van Andel Institute)的團隊研究發現,將表觀遺傳藥物decitabine和EZH2抑制劑tazemetostat併用下,可對大腸直腸癌產生更優於單用任一藥物的療效,這兩項藥物分別是由衛采(Eisai)和Ipsen所開發,且都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用於治療血癌,但未取得大腸直腸癌的適應症。該研究發表於期刊《Science Advances》。
Decitabine為一項DNA甲基轉移酶(DNMT)抑制劑,研究指出,目前所知該類藥物在實體瘤中的效果有限。
該組由范安德爾研究所研究員Scott B. Rothbart領導的團隊發現,在大腸直腸癌模型中,DNMT抑制劑之所以難對付腫瘤的原因,在於使用該抑制劑後,癌細胞的組織蛋白H3上特定位點,會累積甲基化的表觀遺傳變異。
該團隊進一步研究發現,這項基因變異,會在與「組蛋白-離氨酸N-甲基轉移酶EZH2」相關的基因體區域中累積;而低劑量的DNMT抑制劑decitabine,能使大腸癌細胞對EZH2抑制劑tazemetostat變得更敏感,讓EZH2抑制劑更能發揮破壞細胞的效果。
研究也指出,EZH2抑制劑和DNMT抑制劑的聯合治療,會改變癌細胞的表觀基因體情形,並活化T細胞相關的訊號通路,而若阻斷此訊號通路,則會阻斷藥物的作用效果。
此研究中所使用的兩種藥物,decitabine商品名為Inqovi,由衛采所開發;tazemetostat商品名為Tazverik,其商業化權利由Ipsen所有,不過,該兩家藥廠並未直接參與此研究。
Rothbart表示,雖然這兩項藥物都已獲FDA批准用於治療血癌,但它們在大腸直腸癌等實體瘤方面,仍未取得太大的成功;本次研究結果,則突顯了兩藥聯合治療的潛力。
目前,DNMT抑制劑decitabine和另一項表觀遺傳藥物——HDAC抑制劑的聯合治療組合,已在臨床試驗階段,不過現階段結果可說好壞參半,並無明顯更佳的成效。
而除了單純併用DNMT抑制劑和EZH2抑制劑外,Rothbart也認為,由於兩藥併用的作用機轉與增強免疫反應相關,且已有臨床前實驗證據顯示,DNMT抑制劑等藥物,讓癌細胞產生「類似被病毒感染」的變化,可使具有增強免疫系統效果的藥物產生更好的反應,因此,未來也應進一步研究免疫療法與該兩藥物合併使用的效果。
參考資料:
1.論文原文: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k4423
(編譯/巫芝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