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30)日,來自美國矽谷、專注於高階醫材的亞美登健康科技創投(Amed Ventures),舉辦年度會議「臺美醫療創新:跨域合作與國際市場拓展論壇」,會中介紹全球醫療器材產業發展趨勢,亦邀請到前亞培(Abbott)全球行銷資深副總裁、Ostial Corp.執行長Michael Buck,以及Base5 Genomics執行長Solomon Endlich,分別以心血管醫材創新及免疫基因體為題演講。
現場匯聚多家創新醫材開發商、法人代表、國內知名投資機構外,日本醫材大廠TERUMO的醫療照護解決方案事業開發負責人宮城一貴(Kazuki Miyagi),也受邀至現場聆聽。
亞美登健康科技創投董事長王震緯致詞表示,Amed Ventures在2022年7月正式在臺灣成立公司,不過實際上早在2021年前,就已在美國矽谷由連續創業家劉燕良、張杰、戴元瑋等人共同創辦。
Amed Ventures的兩大任務,其一為投資美國先進微創高階醫材,例如心臟、腦部血管相關醫材;其二為其二為投資醫材委託開發製造服務(CDMO),例如專注於高階人體心臟與腦導管輸送系統的CDMO公司德菲特,已經在新竹生醫園區落腳,有助於讓臺灣從醫材以進口為主的傳統模式,改為臺灣自給自足的新生態。
王震緯指出,迄今Amed Ventures的第一期基金與第二期基金,總共已投資21家公司,目前已有2家公司成功出場,也樂觀估計未來2~3年內會再有幾家公司出場;今年,Amed Ventures成立新的基金,也獲得許多臺灣投資人挹注支持,期望能持續推動高階醫材公司深入國際大廠供應鏈。
亞美登健康科技創投董事長王震緯。(攝影/吳培安)
戴元瑋:大廠的問題,就是我們的機會!亞美登關注微創、AI、5個高成長領域
亞美登健康科技創投執行管理合夥人戴元瑋,從投資人的角度出發,盤點了近年全球醫療器材產業的重點發展趨勢。戴元瑋表示,由於國際排名前茅的醫療器材大廠就是關鍵買家(payer),因此「他們遇到的問題,就是我們的機會」。
戴元瑋指出,國際醫材大廠正面臨獲利成長速度不如預期的挑戰,因此紛紛尋找高成長機會的投資標的,也在尋找投入成本與利潤率的平衡,並在全球或區域範圍內調整既有商品的行銷與銷售資源、搭配創新產品的進入市場策略;此外,大廠也關注AI解決方案的投資布局及整合、行銷及銷售模式從對醫院/醫生轉向與消費者直接對接等議題。
針對國際醫療產業的大環境,戴元瑋指出四大趨勢,包括:人口高齡化促進醫療產品需求的增加、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醫材產品的案件數量穩定、國際大廠在投資和收購上有強烈動機及意願、資本市場環境支持投資人等待好的投資項目等。
亞美登健康科技創投執行管理合夥人戴元瑋。(攝影/李林璦)
他也分享了國際醫療科技未來發展的趨勢與機會,包含了亞美登非常關注的微創手術、AI,以及5個未來的高成長領域,分別為:腦神經技術、泌尿科、心血管、數位化手術、連結監控及患者於醫院或居家環境照護的相關技術等。
目前亞美登健康科技創投的投資,則主要聚焦在醫材CDMO,以及醫材及醫療科技等兩大主題;領域則涵蓋:腦神經技術、心臟血管、AI數位醫療及體外診斷(IVD)、周邊血管、眼科、出血控制、神經修復、基因定序、婦科、醫材製造代工等。
Michael Buck:心血管醫材2大創新趨勢! 複雜病灶支架、智慧遠距監測
Ostial Corp.執行長Michael Buck,曾任亞培全球行銷資深副總裁、管理亞培全球心血管產品的銷售,並創辦了亞培創投(Abbott Ventures);此外,他也擔任過CardinalHealth醫療產品總裁、HeartFlow商務長,在6個月內募資2億美元、創辦TRUVIC,推出動脈與靜脈血栓切除產品,2021年獲Imperative Care收購。
Buck分享,心血管疾病療法的開發歷程從1960年代開發出心律調節器(pacemaker)、氣球血管擴張手術(balloon angioplasty)、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R),到2003年開發出經導管二尖瓣修復術(MitraClip)。雖然有如此多的創新,但仍然無法解決冠狀動脈相關疾病,不僅大廠持續收購創新技術,例如今年嬌生(J&J)斥資131億美元收購Shockwave,心血管醫材的市場規模也持續擴大,估計到2032年將高達1270億美元。
Ostial Corp.執行長Michael Buck。(攝影/吳培安)
不過,Buck也提到,心血管醫材創新十分具有挑戰,尤其是早期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政策相對保守,許多美國新創企業需前往歐洲進行臨床試驗,然而,隨著FDA在2013年啟動早期可行性試驗(Early Feasibility Study, EFS),加速了創新醫材的批准,FDA在2023年共批准124項醫材,遠遠超過2009年一年批准25個醫材。
Buck指出,心血管醫材創新的兩大趨勢,短期包括複雜病灶的支架和針對瓣膜、靜脈相關疾病開發創新醫材;長期趨勢則包含人工智慧技術、遠距即時監控及擴增實境(AR)技術。而Ostial針對這些趨勢已經開發出創新主動脈支架、三間瓣置換系統、創新靜脈血栓切除術系統等等。
Solomon Endlich:「免疫基因體學」深入剖析個體差異、實現精準醫療
Base5 Genomics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Solomon Endlich,擁有超過10年理論物理與分子生物學研究經驗,他在美國史丹佛大學生物學副教授Ashby Morrison實驗室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並與指導教授一同創辦了Base5 Genomics,投身免疫基因體學(immunogenomics)的大數據平台開發。
Endlich表示,隨著近20年來基因定序技術的快速演進,不僅是連續定序的鹼基序列變長、提升了定序準確度,單次定序的通量也快速衝高,基因體定序(genome sequencing)也從動輒幾千萬美元的天價分析,成為大眾負擔得起的商品(commodity)。
如今,對於將基因體學在臨床上落實、回答生物學問題的目標而言,「定序」本身已經不再是難以克服的重大成本,接下來要克服的,將是透過軟體(software)、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等生物資訊工具,讓臨床基因體變成實現精準醫療的關鍵。
Base5 Genomics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Solomon Endlich。(攝影/李林璦)
為此,Base5專注於提供病患特異性基因體參考與生物學實證,並利用生物資訊及圖像化技術,提供情境化的生物學基礎事實,揭示人類基因體中最具挑戰性和臨床上最重要的區域。Endlich舉例,HLA (人類白血球抗原)不只能夠應用在移植配對上,還有機會透過更深入的分析患者個別的免疫基因體,了解患者的自體免疫疾病成因,例如第一型糖尿病(T1D)。
Endlich表示,Base5預計在明(2025)年推出Data Generator,透過簡單的三階段步驟,實現高精準度、高通量、無須參考的基因體組裝,並提供定相等位基因偵測(phased allele calls)、發現全新等位基因、全長單倍體(full length haplotypes)等基因體定序資訊,為後續的下游分析提供完整的基礎。他也期待藉由這次來到臺灣,與臺灣的高效能AI展開合作。
(報導 / 吳培安、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