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已有研究數據證明,人體內共存的微生物,可能是癌症發生和發展的原因之一。為了瞭解腸道微生物、口腔微生物,對於胰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的影響,研究人員對57名新診斷患者、50名健康者和27名慢性胰腺炎患者,採集唾液、糞便、和癌組織進行對照研究。
該研究發現癌症患者糞便中,微生物種間的豐富與稀少度存在差異,例如史密斯氏菌(Methanobrevibacter smithii)、具核梭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Alloscardovia omnicolens、Veillonella atypica和Bacteroides finegoldii在癌症患者的糞便樣本中表現量豐富。
但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Bacteroides coprocola、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或 Romboutsia timonensis 則表現較少。
研究人員也進一步透過機器學習技術,建構微生物體預測系統,初步結果顯示,預測胰臟癌發生的能力AUROC可達0.84,但若將胰臟癌腫瘤標記CA19-9表現導入預測系統,其疾病預測精準度可提高到0.94。
胰臟癌雖然發生率不高,但致死率相當高,主要原因是胰臟癌症狀早期並不明顯,大部分的胰臟癌被診斷時,腫瘤已呈現局部晚期(locally advanced)或已有遠處轉移的現象(metastatic),依照五年存活率法則(5-year survival rate)計算,推估病人平均五年存活率僅有 9%。
而研究人員發現,這27種微生物表現特徵很早就出現,且這組特定的微生物,無論疾病進展程度如何,都可辨識胰臟癌的風險。因此他們認為,糞便微生物體或許可作為胰臟癌高危險人群,早期發現的生物標誌物。
目前研究人員,也將此微生物體變化申請專利,以開發胰腺癌診斷試劑,期望以快速、無創、且經濟實惠方式,透過糞便樣本檢測,早期發現胰腺癌。
該研究是由英國慈善癌症研究機構Worldwide Cancer Research、歐洲研究理事會、歐洲區域發展基金、西班牙科學與創新部、卡洛斯三世健康研究所(Carlos III Institute of Health)等單位資助。
資料來源:https://bioengineer.org/microorganisms-in-stool-samples-could-offer-new-way-to-detect-pancreatic-cancer-early/
(編譯/彭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