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名錄
介紹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新聞
投資雷達
生技名人錄
生醫動態
影音報導
環球雜誌
環球生技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新聞首頁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要聞
政策法規
數位醫療
論壇回顧
商情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投資評析
展望說明
產業名錄
名家
名人專欄
人物專訪
專家觀點
動態
活動看板
公司報導
生醫永續(CSR)
本刊公告
生醫徵才(待開放)
影音
影音報導首頁
生醫名人錄
產業報告
展會直擊
技術領航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雜誌
買書
文章查詢
標籤:腸道微生物
腸道微生物
胰腺癌
2022-03-09 /
記者 彭梓涵
《Gut》27種腸道微生物體變化早期揪出胰腺癌 預測精準度達8成
昨(8)日,西班牙國家癌症中心(CNIO)和德國海德堡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研究人員,從臨床試驗者糞便樣本,發現27種微生物體(microbiome)變化,可預測胰腺癌風險,相關研究日前已發表在《Gut》期刊。研究團隊也將此微生物體變化申請專利,以開發胰腺癌診斷試劑。 先前已有研究數據證明,人體內共存的微生物,可能是癌症發生和發展的原因之一。為了瞭解腸道微生物、口腔微生物,對於胰管腺癌(...
腸道微生物
2021-08-11 /
實習記者 蕭宇軒
《Nature Aging》糞菌移植新發現 腸道菌可望逆轉小鼠大腦衰退
近(9)日,愛爾蘭科克大學(UniversityCollegeCork)團隊發現將年輕小鼠的糞便腸道微生物移植到老年小鼠體內,能夠逆轉與年齡相關的大腦衰退現象。該研究已刊登於《NatureAging》。 在該研究中,研究團隊從3至4個月大,約等同年輕成年小鼠取得糞便樣本,並將這些樣本移植到20個月大,約等同老年標準的小鼠中。糞便樣本以每周兩次的頻率餵食,時長共八周。在對照組,則讓老年小鼠接受其他老...
腸道微生物
腦腸軸
2021-07-07 /
實習記者 蕭宇軒
《Nature》成大團隊與加州理工學院攜手 揭小鼠腸道微生物影響社交行為機制
生活在我們體內的微生物會影響我們社交和交朋友的能力嗎?近日,由國立成功大學吳偉立助理教授與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InstituteofTechnology)微生物學教授SarkisMazmanian攜手合作的新研究發現,小鼠腸道微生物體會影響神經迴路的聯繫,改變社交行為。相關研究論文已在美國時間6月30日發表於《Nature》。 研究顯示,缺乏腸道微生物體的無菌小鼠表現出明顯的反社會行...
超級細菌
腸道微生物
噬菌體療法
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
AMC
2021-01-16 /
記者 彭梓涵
微生物發展方法學為關鍵 噬菌體療法對抗超級細菌有解
報導/彭梓涵 今(16)日,圖爾思生技攜手中央研究院、臺大醫院舉辦第五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論壇二以「微生物技術趨勢」為主軸,邀請花蓮慈濟檢驗醫學部陳立光醫師、台大醫學院內科主治醫師王錦堂,分享噬菌體療法(Phagetherapy)在對抗超級細菌、腸道菌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研究。噬菌體療法解決抗藥性難題 花蓮慈濟醫院檢驗醫學部陳立光醫師(攝影/李林璦)花蓮慈濟醫院檢驗醫學部陳立光醫師,以噬菌體調...
活動快訊
細胞治療
數位醫療
生技投資
益生菌
唐氏症
腸道微生物
保健營養
軟性電路
2020-01-14 /
環球生技
《環球生技月刊》VOL.70-生技新『食』代!-出刊通知
①PUBU電子書城:http://bit.ly/globalbio70②聯合線上讀書吧:https://goo.gl/J34KBh③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bit.ly/gbi_v70(2020.01.20上架)☆紙本版出版日期:2020.01.15藥丸一樣的保健補充,吃吞得竟比傳統食品型態多!預防疾病、抗老化,臺灣人都在「吞」什麼?️️️⤵️精彩內容搶先看⤵️【CoverStory封面故事...
生技書房
精神益生菌
腸道微生物
2019-07-22 /
記者 巫芝岳
《精神益生菌》打通腸腦連結
乾癬和溼疹這類皮膚病,與多發性硬化症這類腦部問題有何關係?出人意料地,關聯正是腸道微生物相。這是一部關於近年來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腦腸軸線」的發現史和醫學史,全面講解腸道微生物與腦神經之間的關聯性。 微生物奇觀腸腦連結的科學研究結果往往違反直覺,處處都是驚奇。在本書中你會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腸腦關連。例如:嬰兒需要腸道細菌才能正常發育。研究顯示在無菌環境中飼養的鼠崽,會比較容易焦慮並出現某些認知缺陷。...
腸道菌
腸道微生物
科學要聞
2019-03-12 /
記者 薛瀹熢
《Science》腸道微生物可經特殊構造釋放物質與免疫系統交流
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University)的科學家發現,人體內某些特定的微生物可能透過膜上的尖勾狀構造釋放物質。科學家相信,這樣的構造有可能是微生物用於與免疫系統溝通,以免遭到免疫細胞攻擊的機制。此研究結果於8日發表於《Science》。由於人類的腸道提供了微生物絕佳的生存環境,但也因此使得腸道很容易受到微生物感染,為了因應這些潛在危險份子,人類的腸道中布滿了隨時準備大開殺戒的免...
腸道菌
腸道微生物
科學要聞
microbiome
2019-01-22 /
記者 彭梓涵
腸道微生物代謝莓果產物 可減少炎症性腸病
由路易斯維爾大學(UofL)科學家證明,來自莓果和石榴中的鞣花酸(EA)、桉樹酸化合物透過腸道微生物天然代謝,產生尿石素A(UrolithinA)可幫助恢復腸道屏障完整性和預防炎症性腸病(IBD)。相關研究日前已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腸道微生物群在人類健康和病理、生理學中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儘管存在豐富的總體基因體學(metagenomics)數據,但腸道微生物群在人...
全球新聞
腸道菌
益生菌
vitafoods
腸道微生物
2018-08-18 /
環球生技
揭開長壽面紗 益生菌保護人體健康
人的腸道中有著一個重要的微生物生態系統,它可以幫助維持身心健康,保護我們免受病原體的侵害,幫助我們消化食物並在體內形成維生素。如若這個生態系統發生紊亂,則可能會引起感染、炎症或是過敏等相關的疾病。然而科學家認為食用含有特定微生物的食物可以有效對抗某些疾病,讓我們更加健康。這類食物稱為益生菌,它會和人體中自有的微生物相結合,協同發揮作用。日本抗衰老營養學會會長BejitIdeas博士和新加坡國立大學...
腸道菌
腸道微生物
科學要聞
2018-07-15 /
記者 彭梓涵
《Nature》子刊 : 腸道微生物與疾病和處方藥的關係分析
人體腸道微生物組與許多健康因素有關,但研究之間的差異限制了它們之間更進一步的探索。研究團隊用TwinsUKcohort為超過2700受訪者透過RNA檢測,了解微生物表現深度與腸道微生物群概況,再從其分析,得到38個常見疾病和陣列中的51種藥物之間的關聯,並確定哪些疾病和藥物與腸道微生物群有最大關聯,此研究已於日前發表於《NatureCommunications》上。研究團隊使用16SrRNA基因定...
腸道菌
腸道微生物
科學要聞
精神疾病
2018-06-08 /
記者 彭梓涵
腸道微生物紊亂 誘發小鼠焦慮
腸道的微生物與身體的健康有很大的關係,而腸道的菌相也和神經疾病的發生有關,近日,韓國慶熙大學的團隊,發表於《Nature》子刊《MucosalImmunology》上,確定了引起小鼠焦慮的抗生素類型,他們發現小鼠暴露於氨芐青黴素(Ampicillin)下會導致焦慮與神經炎與結腸炎。焦慮症是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焦慮症發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遺傳,自主神經激發狀態高、神經質傾向高、認知偏差、人際關係衝...
腸道菌
腸道微生物
科學要聞
gut bacteria
microbiota
2018-05-29 /
記者 徐淨
《Science》首揭腸道菌抑制肝臟腫瘤機制
近日,《Science》再度出現一篇關於腸道微生物與腫瘤免疫的研究成果。來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癌症研究中心(CCR)的研究人員,發現腸道微生物與肝臟中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存在關聯,並在小鼠模型中得到了驗證。意味著對肝癌的發生機制及開發治療方法深具有影響力。(全文連結)研究領導者、NCICCR的TimGreten表示,在不同腫瘤模型中,他們發現,如果用抗生素治療小鼠、消除部分腸道細菌,就可以透...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Outlook 2030 臺灣生技醫藥技術在哪裡?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醫說】細胞治療1:讓細胞治療成患者新「膝」望!完備細胞儲存法規 保障病人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