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微生物代謝莓果產物 可減少炎症性腸病

2019-01-22 / 記者 彭梓涵
由路易斯維爾大學(UofL)科學家證明,來自莓果和石榴中的鞣花酸(EA)、桉樹酸化合物透過腸道微生物天然代謝,產生尿石素A(UrolithinA)可幫助恢復腸道屏障完整性和預防炎症性腸病(IBD)。相關研究日前已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腸道微生物群在人類健康和病理、生理學中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儘管存在豐富的總體基因體學(metagenomics)數據,但腸道微生物群在人...

擺脫微生物分離、培養限制  用總體基因體學挖掘微生物暗物質

2019-01-11 / 記者 彭梓涵
大數據時代來臨,生物資訊(Bioinformatics)熱潮再起,隨著各種定序系統技術不斷提升,微生物的基因體研究也迅速發展。由圖爾思生技舉辦的第三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早上論壇聚焦於生物資訊用於微生物的基因體序列分析、生物多樣性度量、基因比較等研究和方法。分享如何應用長讀(longread)和短讀(shortread)定序的應用,他也比較包含illumina、ThermoFisher、Paci...

腸道微生物研究不易 宿主基因型影響菌相多樣性

2019-01-10 / 記者 彭梓涵
近年,有許多研究指出腸道菌會引起某些疾病的發生,而以益生菌作為治療其療效也有各種爭議。今由圖爾思生技舉辦的第三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下午的session專注於人體腸道菌的研究與直腸結腸癌的檢測,其中長庚醫院錢政弘醫師也從問卷調查中,分享國人對益生菌的看法。中科院王軍教授(攝影:林嘉慶)中科院王軍教授以「跨越不同尺度進行菌群的結構和功能研究」為題,分享他在歐洲做微生物生態的研究,王軍教授表示,他從...

皮膚、口腔的微生物群也會主宰你的健康

2019-01-10 / 記者 彭梓涵
存在於人體內外的「人體微生物群」(humanmicrobiome)數量十分龐大,這些微生物與人體形成一種共生關係,今由圖爾思生技舉辦的第三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下午的session專注於人體微生物群的研究與應用,其中中央大學黃俊銘教授分享皮膚益生菌銀行計畫、長庚醫院蘇仕奇博士也分享口腔微生物群的組成與影響。中央大學 黃俊銘教授黃俊銘教授表示,皮膚益生菌銀行(SkinProbioticBank)計...

疾病.健康.微生物體學的交織

2019-01-10 / 記者 薛瀹熢
圖爾思生技舉辦的第三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在今(10)日於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舉辦,為期兩天的論壇本次會議報名參加人數超過300人,共規劃了人體腸道微生物、人體微生物、動植物與環境微生物、微菌叢植入術(FMT)、營養與益生菌以及生物資訊領域等六大主題。會議邀請臺大醫院吳明賢教授、北醫學大學謝明哲教授、長庚醫院錢政弘醫師等擁有豐富實務經驗的專家學者,以及產業界專業人士分享,集結兩岸經驗,探討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