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攜手中研院 揭不孕症黃體素不足竟與腸道菌有關!

2024-11-29 / 記者 李林璦
近(7)日,臺大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陳美州與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江殷儒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不孕症婦女體內黃體素(progesterone)代謝異常的關鍵因素與腸道菌叢有關,該研究發表於《GutMicrobes》。 本次研究團隊從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的不孕症婦女腸道菌叢中,發現一種名為「無害梭菌」(Clostridiuminnocuum)的腸道細菌,能代謝黃體素並透過肝腸循環影響其在...

《Cell》首建最大2500種食品微生物圖譜! 揭影響人類腸道微生物關鍵

2024-09-04 / 記者 李林璦
Youarewhatyoueat!(人如其食),在近期(8月29日)《Cell》的大規模微生物體研究中再次驗證。義大利特倫托大學(UniversityofTrento)研究人員建構了高達2500種來自肉品、起司等食物的微生物目錄,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食品中微生物研究,更比對人體腸道微生物發現,在新生兒腸道微生物與食品中微生物有超過50%以上重疊。 特倫托大學微生物學家NicolaSegata研究團隊對...

「ABO通用血」將問世?! 《Nature》子刊:揭腸道菌酵素分解紅血球特定抗原

2024-05-02 / 記者 巫芝岳
近日(4月29日),丹麥科技大學(TechnicalUniversityofDenmark)和瑞典隆德大學(LundUniversity)的科學家,發現人體腸道內一種共生菌所產生的酵素組合,能分解位於紅血球上、決定人類ABO血型的醣脂抗原。該發現有望運用於生產能通用於不同血型間的血液,未來病人接受輸血時,將有望不再受限於捐贈者的血型。此論文發表於期刊《NatureMicrobiology》。該研究...

《Nature》子刊:腸道菌「菌株」層級研究 為預測癌症免疫治療成效指路!  

2024-03-05 / 記者 吳培安
近(1)日,由英國惠康桑格研究所(WellcomeSangerInstitute)、澳洲奧莉薇亞紐頓強癌症研究所(OliviaNewton-JohnCancerResearchInstitute)及其合作團隊,以「菌株」(strain)層級找出可能與癌症免疫合併治療積極成效相關的腸道菌特徵,有助於預測患者對合併免疫治療的成效,其規模也是這類研究中迄今為止最大的。這項研究發表在《NatureMedi...

《Lancet》子刊:結直腸癌年輕/高齡患者腸道菌相大不同! 盼成未來診療新方向

2024-02-19 / 記者 巫芝岳
近(1)日,美國克里夫蘭診所(ClevelandClinic)旗下癌症研究中心TaussigCancerInstitute的團隊發現,在結直腸癌(CRC)患者中,年輕病人(小於50歲)和年老病人(大於60歲)的腸道菌相,具有顯著不同的特徵,該發現未來可望進一步開發為診斷標記(diagnosticmarkers)或新療法。該研究發表於《Lancet》的子刊《EBioMedicine》中。該研究中使用...

日科學家揭納豆腸道菌、免疫細胞兩機制 抑動脈粥狀硬化?!  

2023-12-22 / 記者 吳培安
近(18)日,日本科學家發現富含維他命K2的納豆,不僅能夠透過促進動脈彈性和調節免疫反應降低心血管疾病,並透過動物實驗,解開納豆可能會透過改變腸道菌、調節免疫細胞,進而抑制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發生,為納豆食品的營養價值增添了新的科學研究證據。這項研究發表在《ScientificReports》。 動脈粥狀硬化是一種慢性病,患者的脂肪和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積聚在血管壁上,...

Ardelyx慢性腎病降血磷藥 終獲FDA首批;北榮研究:改變腸道菌 有望減少肝硬化者肌少症風險;生華科擴大社區性肺炎研究 向美申請二期試驗 

2023-10-19 / 編輯部
《臺灣》北榮研究揭:改變腸道菌有望減少肝硬化者肌少症風險 今(19)日,台北榮總表示,侯明志副院長領導的肝硬化及門脈高壓團隊研究發現,肝硬化病人腸道細菌的變化與肌少症的發生相關,且會影響整體預後;改變腸道細菌,可望減少肌少症及併發症的發生,此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肝病期刊《JHEPReports》。 侯明志副院長團隊自2018年開始進行肝硬化病人的腸道細菌與營養、肌肉狀態,對於肝硬化併發症相關性的前...

《Science》UCSD首創細菌偵測腫瘤DNA工具! 活用單細胞生物「水平基因轉移」機制

2023-08-17 / 記者 巫芝岳
近(10)日,美國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SD)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項以CRISPR基因編輯改造的細菌,使其可偵測腸道中結直腸癌(CRC)DNA的工具。這項工具可望針對癌前病變即具有的基因突變進行設計,便能達到及早檢測癌症的效果。該研究發表於頂尖期刊《Science》。該研究也是人類首次發明讓細菌識別「細胞外特定DNA序列」,相較於過去以細菌執行其他診斷或治療,又更進了一步。研究團隊透過在腸道內部署...

《Nature》子刊:長壽解方?! 首揭百歲人瑞腸道菌特徵

2023-04-19 / 實習記者 楊雅涵
近(6)日,中國廣西科學院大健康產業研究院的研究團隊發現,百歲人瑞腸道中的微生物相、種類與年輕人相似,且人瑞腸道獨有的菌相特徵,可能是長壽的重要因素。該研究發表於《NatureAging》。研究團隊表示,由於腸道菌相會影響人體的健康與疾病,因此,研究團隊將百歲人瑞腸道中的微生物種類進行更深入的分析,且比較不同年齡層個體的腸道菌相,進而探討腸道菌相與健康、延緩衰老、長壽的關聯性。此次研究共招募1,5...

《Nature》助吸菸者對抗NASH! 科學家首證特定腸道菌分解尼古丁

2022-10-25 / 記者 巫芝岳
近(19)日,頂尖期刊《Nature》中發表的一篇論文,證實在外來尼古丁與腸道中化合物相互作用下,最終可能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機制;且發現可分解尼古丁的特定腸道菌,能讓小鼠腸道中尼古丁含量較低,NASH病情也較輕微。過去,雖然已有研究發現吸煙和NASH間的關聯性,並探究了「將細菌酵素用於除去體內尼古丁」的可能性,不過,本次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資深研究員FrankGonzalez領導的...

榮陽交研究:糞便細菌預測療效 肝癌免疫治療新指標

2022-09-07 / 記者 劉馨香
今(7)日,臺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任、陽明交大臨床醫學研究所講座教授黃怡翔團隊的新研究指出,糞便中的菌相能有效預測免疫療法對肝癌的治療效果,有望協助醫師擬定更好的治療策略。這項研究榮獲今年歐洲肝病醫學會年會肝癌類別的最佳研究,並已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癌症免疫治療期刊》(JournalforImmunoTherapyofCancer)。研究團隊表示,免疫療法是近年治療癌症的新選擇,尤其是對於那些無法透...

改善腸道發炎新希望 國衛院發現dusp6基因調控腸道屏障、微菌叢平衡

2022-04-11 / 記者 劉馨香
今(11)日,國家衛生研究院表示,免疫醫學研究中心高承源副研究員團隊,發現雙特異性去磷酸酶六(dusp6)基因有控制腸道上皮屏障健康與腸道微菌叢平衡的功能,並篩選出可能可以抵抗腸炎的菌種,可望運用於改善腸漏症(leakygut)以及腸道發炎相關疾病,研究成果於去(2021)年11月發表於《CellReports》。高承源研究團隊自2012年起,便利用dusp6基因敲除小鼠進行腸道菌相研究,發現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