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台灣mRNA研究!Moderna攜手中研院辦「mRNA前瞻新創獎計畫」
2023-06-01 / 記者 彭梓涵
今(1)日,中研院宣布與莫德納(ModernaTx)及莫德納台灣(ModernaTaiwan)簽署合作意向書,建立策略合作關係,並共同發起「mRNA前瞻新創獎計畫」,該計畫將於6月9日正式展開徵件,徵案涵蓋五大治療領域:傳染病、免疫腫瘤、罕見疾病、心血管疾病、自體免疫疾病。獲選團體/個人可獲得莫德納提供的新台幣50萬元研究獎金,及一對一業師輔導機會。 中研院副院長唐堂指出,雙方的合作將鎖定三大主要...
中研院翁啟惠廣效新冠疫苗專屬授權磐石醫藥生技 加速進人體試驗
2022-08-15 / 記者 李林璦
今(15)日,磐石醫藥生技宣布,取得中央研究院專屬技轉授權,將獲得由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徹、林國儀及其團隊,研發用於預防不同冠狀病毒變異株、流感病毒變異株的廣效疫苗方法,以及用於診斷與治療冠狀病毒感染的基礎研究成果,未來將加速進行臨床使用前的人體試驗與後續產品開發等工作。雙方因保密協定,而未能透漏技轉授權金額。 磐石醫藥生技成立於2021年12月,由生技醫學專家、金融專...
吳漢忠:四大省思首重法令完善 , 政府需提出明確、前瞻政策
2022-07-17 / 記者 吳培安
報導/吳培安有著「技轉王」稱號的吳漢忠,至今已經發表過超過128篇知名國際期刊論文、獲得83項專利技術,其中已經有20項技術(含68項專利)成功授權給生技公司,7項技術正在進行臨床試驗或上市銷售,7項專利正在進行臨床前試驗,也使其擔任轉譯中心首位主任實至名歸。 臺灣生技醫藥產業,在過去十餘年間學習到哪些教訓?對此,吳漢忠歸納出了四大建議。其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完善的法令,這是推動產業創新發...
新冠流感化!中研院生醫所所長郭沛恩上書防疫新方向 Omicron突變株不同以往 籲防疫重點保護免疫低下、高風險族群
2022-05-05 / 記者 李林璦
台灣進入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激增期,防疫政策變化快速激起民眾緊張情緒。不過,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沛恩院士在昨(4)日,親自以英文上書給陳建仁前副總統,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出建言,建議應將重點關注在免疫力低下與高風險族群的疫苗接種和治療,再鬆綁防疫和邊境管制政策。其文廣在專家群組轉讀,本刊也特別取得其同意編譯發布。「我提出這些建議的關鍵在於,國家的資源應該用於挽救生命,而不是收集大量感染數...
中研院生醫轉譯中心攜手亞東紀念醫院 推動台灣生技醫藥產業發展
2021-12-05 / 記者 劉馨香
近(2)日,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簡稱中研院轉譯中心)與亞東紀念醫院,於台灣醫療科技展中舉行「研醫合作意向發佈會」,宣示為幫助強化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的生技產業生態系,擬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OU),促進產研醫單位之合作交流。本次合作意向發佈會由中研院轉譯中心副主任謝興邦、亞東紀念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邱彥霖代表出席,未來雙方將以「智慧醫療計畫」、「前臨床試驗」及「新興傳染病檢測」3大面向為合作基礎...
中研院分生所蔡宜芳 獲選美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21-04-27 / 記者 劉馨香
昨(26)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NAS)公布最新入選的院士名單,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蔡宜芳特聘研究員,獲選為2021年外籍院士(internationalmembers),表彰其於植物科學研究的重要貢獻。美國國家科學院本次共選出120位新任院士和30位外籍院士,在外籍院士中,僅2位亞洲科學家獲選。中研院指出,蔡宜芳為享譽國際的植物學家,專長為植物分...
中研院李文華攜手中醫大 開發胜肽分子抗胰臟癌 登《Science》子刊
2021-03-04 / 記者 巫芝岳
今(4)日中央研究院宣布,李文華院士的團隊在與中國醫藥大學合作下,破解一項胰臟癌細胞的訊息傳遞機制,並合成多胜肽分子來抑制癌細胞生長與轉移,實驗顯示能有效延長胰臟癌小鼠的壽命。研究成果昨日發表於期刊《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李文華團隊曾在2015年發現,胰臟癌腫瘤細胞的細胞膜上會出現大量受體「IL-17RB」,該受體與配體「IL17B」結合後,會啟動一連串反應,...
中研院解蛋白質不穩定致智能障礙機制 登《Science》子刊
2021-02-19 / 記者 巫芝岳
今(19)日,中央研究院宣布,其生物化學研究所和細胞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現,人體蛋白質SOX11的不穩定會導致大腦發育異常,並找出可穩定SOX11的機制,提出蛋白質與大腦發育的新觀點。研究成果於12日發表於國際期刊《ScienceAdvances》。為了找出大腦發育異常的成因,過往學界研究多聚焦於基因轉錄層面,較少探討蛋白質修飾的重要性;而領導該研究的生物化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陳瑞華,和細胞...
首次發現!中研院證實乳癌惡化關鍵─蛋白質DSG2動態變化 登國際頂尖期刊《PNAS》
2021-02-04 / 記者 李林璦
報導/李林璦 近日,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黃雯華助研究員團隊,發現並證實了蛋白質DSG2(Desmoglein2)會隨著微環境的氧氣含量而增減,促使乳癌的增生與移轉。且該研究是首次觀察到癌症的蛋白質會動態變化,並影響癌症病程,未來可望幫助臨床診斷及治療。研究於1月19日發表於《PNAS》。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日指出,乳癌已經超過20年來一直名列癌症之首的肺癌,成為全球最常發生的癌症。 2...
中研院攜手演譯基金會 兩大Biobank首次合作 計畫3年內攻破20萬人
2021-02-03 / 記者 巫芝岳
報導/巫芝岳今(3)日,中央研究院與財團法人演譯基金會共同宣布,將自今年起展開人體生物資料庫(Biobank)首次跨界合作計畫,透過擴增社區型健康參與者收案量,加速Biobank部署。前副總統暨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表示,「精準健康」已成為我國發展的戰略之一,人體生物資料庫為精準健康發展的基石,透過針對本土化數據的分析,將有助為國人健康超前部署,更透過數據應用幫助生醫產業發展。中研院自2012年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