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碩生技從利基及特殊學名藥劑型改良起家,搶下國內多張首發學名藥證打響名號,瑩碩成功建構CORS(滲透泵控制釋放系統)、EARS(吸收長效釋放系統)、NanoCIP(奈米晶針劑平台)、COMP(多功微粒藥物組合系統)等多個藥物傳輸平台,取得20餘張的國內首發學名藥證。
2021年8月瑩碩子公司歐帕生技,與日本客戶共同進駐臺北港自由貿易區(FTZ),成為台灣首家進入自貿區的藥廠。
2021年8月瑩碩子公司歐帕生技,與日本客戶共同進駐臺北港自由貿易區(FTZ),成為台灣首家進入自貿區的藥廠。
瑩碩生技執行長顏麟權為國立成功大學碩士、美國密西根大學化工博士,專長為專業藥物傳輸技術產品的開發。顏麟權任職瑩碩生技18年,帶領瑩碩陸續開發出多種深受醫藥界及患者接受度高的優良產品,包括處方用藥及消費性保健用藥,例如:心臟血管系統用藥、中樞神經系統用藥、糖尿病用藥、呼吸系統用藥等。
顏麟權表示,要開發505(b)(2)其實不難,基本上所有藥品都可以做新劑型改良。但台灣最常面臨的問題,通常是開發產品後才想市場在哪,以致產品無法對接最後一哩路。
因此他認為,在開發前做足「選題」、「市場利基」、「專利布局」是最重要的。以「選題」來說,應先從市場端看是否有需求、商業利益等,之後再回頭評估用什麼技術進行。
他也進一步指出,所謂的「市場利基」,通常也不只是考量「市場大小」,還有「市場生態」,以505(b)(2)來說,最大市場就是美國,但美國市場還牽涉到保險問題。台廠對這方面的市場資訊,也需要進一步評估。
除此之外,開發505(b)(2)一定要做完善的專利佈局,不然市場保護期過後,誰都可以複製。然而要避免產品被仿製,顏麟權建議,台廠可朝向「特殊劑型」的技術開發,因為特殊劑型不僅更能滿足患者的需求,劑型技術的高門檻也較不容易被仿製。
(報導/彭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