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美國失明人口將達9百萬人

台眼科醫師提角膜治療新策略登外媒 全福胜肽新藥受矚目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3-05-16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圖片來源:網路)
角膜受損不只影響視力,也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近日,馬偕紀念醫院眼科助理教授葉淑飴醫師(Shu-I Yeh)投稿歐洲眼科媒體——Ophthalmology Time Europe,提起多款嚴重眼表和角膜疾病治療新策略,其中包括全福的色素衍生上皮因子(PEDF)胜肽新藥。
 

2050年失明人口將達9百萬人 近45萬人為角膜異常造成

 
葉淑飴為馬偕紀念醫院眼科醫師,其專長為一般眼疾、角膜疾病、角膜移植、白內障、斜視及近視屈光手術。
 
她表示,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統計,美國失明人口自2003年到2012年,已從340萬增加到420萬,預計到2050年將達896萬人,其中將有5%近45萬病例,是由「角膜異常引起」。
 

早期治療有助視力恢復

 
不過角膜異常引起的失明為何重要? 中提到,角膜在健康的情況下,一周內可迅速自愈,但角膜在歷經持續的發炎或是廣泛的損傷,就會造成視力的損害。
 
但這種破壞,事實上是可以透過「早期治療」,來挽救視力。
 
她分享幾項當前的治療方式,醫師可根據角膜表面損傷的嚴重程度和範圍,採用不同的臨床治療方案,以輕度和中度角膜上皮糜爛患者來說,抗生素和抗發炎眼藥水,就能預防和治療感染。
 
她指出,輕度患者通常可透過角膜幹細胞自然的修復,啟動傷口癒合,並避免進一步的損傷,止痛眼藥水也可在修復階段,為患者提供即時的緩者。
 
但若是角膜表面損傷嚴重的患者,這些藥物治療或許已無濟於事,而這種情況下患者可能需要進行眼表重建(OSR)或角膜移植手術。
 

眼表重建、角膜移植 難成永久解決方案

 
她在文章中也提到,臨床醫學上對於角膜幹細胞生物學的理解已有新的突破,患者可進行的手術範圍也正在擴大,但重建角膜表面結構和再上皮化(re-epithelisation),仍是複雜的過程。
 
她也舉例,羊膜移植(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 AMT)因為它含有多種抗血管生成、抗發炎、促進上皮和神經營養因子,具有促進角膜傷口癒合和再上皮化功能,可應用於眼表、角膜損傷各種適應症,就像是角膜表面的「生物繃帶」,不過要對羊膜移植有好的療效,患者自體還是必須要有足夠的角膜幹細胞。
 
另外,患者也可透過同種異體方式進行角膜移植,但患者需要終身服用免疫抑制劑;若上述的治療方式都不適用,也可進行人工角膜移植,只是患者在移植10年後,僅約50%患者能完整保留移植的角膜。
 
此狀況也顯示,目前現有的角膜修復療法仍有未滿足的缺口,且無法永久成為解決方案。
 

創新再生胜肽療法 有望為患者帶來希望

 
她也觀察到,全球有許多創新療法正在研發,包含多種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眼藥水、或是幹細胞、基因療法,都相當具有前景,但她認為,這些療法目前仍有價格、生產製造效能一致性、商品普及化的障礙挑戰待解決。
 
因此她也提出一項正在研發的潛力療法,其為一種「具再生功能的小胜肽」,不僅可以刺激角膜幹細胞在損傷部位修復與再生,還能避免體外細胞培養中造成不確定性。
 
據了解,此再生胜肽正是全福生技正在開發的乾眼症新藥,該藥是全福生技於2014年引進自馬偕曹友平醫師色素衍生上皮因子(PEDF)短肽鏈(PDSP)技術平台。
 
她在文章中也引用曹友平2016年與全福2021年發表在iovs期刊的數據,此小胜肽在角膜受損70%的動物模型中,可促進角膜癒合並恢復角膜層;在臨床2/3期試驗結果顯示,患者接受治療後7天內,其乾眼症的灼熱與刺痛感得到緩解。
 
更重要的是,她強調這種再生胜肽療法,在製造上能比PRP與幹細胞療法更具一致性,因為能大量生產,其價格也相對便宜,整體而言,全福再生胜肽療法有望為患者全面的緩解帶來希望。
 
資料來源:https://europe.ophthalmologytimes.com/view/new-strategies-for-severe-ocular-surface-and-corneal-disease

(編譯/彭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