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國衛院院長梁賡義新書發表! 從高等教育到迎戰疫情的《取捨之間》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4-06-14
左起為聯經出版總編輯涂豐恩、前陽明大學副校長高閬仙、臺北榮總院長陳威明、前臺北榮總院長張德明、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前國衛院院長梁賡義院士、逢甲大學外教中心高永銧老師、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聯合報執董項國寧、陽明大學校友葉采衢醫師。(攝影/李林璦)
今(14)日,全球知名生物統計學家、前國衛院院長和國立陽明大學校長、現任逢甲大學春雨講座教授和特聘校務顧問、台灣浩鼎董事長梁賡義院士舉辦新書發表會,其出版的自傳《取捨之間:從公共衛生到全人教育,梁賡義的人生探索》,詳細描述梁賡義如何開創台灣當時正在萌芽的生物統計學與流行病學,致力於推動改善高教體質,並在新冠疫情下接下國衛院院長的重任。
 
新書發表會的現場眾星雲集,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前陽明大學副校長高閬仙、臺北榮總院長陳威明、前臺北榮總院長張德明、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陽明交大副校長楊慕華、陽明交大藥物科學院院長林滿玉等多位專家學者出席為新書出版慶賀。


 全球知名生物統計學家、前國衛院院長和國立陽明大學校長、現任逢甲大學春雨講座教授和特聘校務顧問、台灣浩鼎董事長梁賡義院士舉辦新書發表會(攝影/李林璦)

梁賡義分享,從美國回台時,看到大家對於升等、排名汲汲營營,忽略了大學教育,因此希望透過這本書給年輕人一些啟發,也勉勵教育者:只要做一些事情就可以改變一個學生的一生。也希望讓關心孩子的家長在看完這本書後,努力督促教育工作者,同時,也加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與相互了解,期許大家能共同改變教育環境。
 
梁賡義曾在2003年SARS疫情爆發時擔任國衛院副院長,2017年時則接任院長一職,並擔起迎戰新冠疫情的重責大任,梁賡義指出,期許國衛院繼續落實「任務導向」,作為國家人民健康與福祉的「智庫」,成為政府堅如磐石的後盾。


 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攝影/李林璦)

林奇宏表示, 在讀這本自傳時,深深被「取是一種能力,捨是一種境界。」震撼到了。還記得過去從借調到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新北市衛生局時,都從梁賡義身上獲得許多建議與支持,並在衛生局裡設智庫,給予許多公衛相關指導;此外,陽明大學在梁賡義的帶領下面貌逐漸改變,從數字管理和追求績效、學術卓越外,變成有更多溫度與情感。


前臺北榮總院長張德明(攝影/李林璦)

張德明指出,過去因梁賡義以誠待人的處事方式與其合作的過程都十分有默契,這本自傳不僅是傳承經驗,更是想傳播向上跟向善的力量,就像是船燈一樣鼓勵後進。
 
張德明表示,從書中更可以透過梁賡義對陽明大學教育的理念,感受到他對教育的認真投入,從一開始從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回臺時,選擇了最陌生也最有挑戰的路,能夠成為年輕人的典範,因為事實上難的路慢慢會變簡單,簡單的路也慢慢會變難;此外,也勉勵學子在學習上要有動機、有計劃的學習,並舉辦高達55場與校長有約、面對過太陽花學運的學生等等,都在在體現書中寫到的──如果一切以人民為念,一切取捨都會變得非常簡單。


 臺北榮總院長陳威明(攝影/李林璦)

陳威明分享,對梁賡義是從崇拜到變成偶像,身為陽明大學學生的家長,時常能聽到梁賡義對學生的關愛無微不至,從校長有約到醫院實習、國際交換學生等等,都深深烙印在大家心中,後來也從教育到國衛院,在國家疫情最嚴峻時期,與政府攜手一起帶領大家度過難關,均十分讓人敬佩。
 
陳威明表示,在書中梁賡義直指出現在學術界的掛名問題,也是需要大家好好深刻反省,此外,梁賡義也提到「生物統計的目的是協助科學家尋找科學問題的答案,申請專利是次要。」這也讓梁賡義與其同事共同設計的廣義估計公式(GEE)被生物醫學界廣泛採用,這樣的精神可謂是後輩的典範。


 前陽明大學副校長高閬仙(攝影/李林璦)

高閬仙表示,與梁賡義共事的期間是最有滿足感、成就感的時期,近距離觀察到梁賡義對教育的理念與堅持。書名為取捨之間,相信梁賡義已經在做選擇題之前做了很多是非題,更敬佩的是解決後面隨之而來的申論題。對比美國跟台灣的高等教育,台灣社會重科學輕人文,老師重研究輕教學,學生重專業輕通識課程,而梁賡義並不在意事情簡單或難,而只關注該做不該做,只要決定後就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用無可救藥的樂觀精神來投入改善高等教育。


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攝影/李林璦)

嚴長壽指出,梁賡義待人誠懇,從不虛誇,能將國外的經驗回饋台灣鄉土,這是台灣走向國際時最需要的養分。他說,「我曾在台東偏鄉帶過學生,也深受梁賡義在人文教育深耕所感動,我認為人文教育不應該大學才開始,更要從小學開始,到家庭、學校走向社會,這是大家面對科技快速進步時,唯一可以讓找到人心的最重要力量,也是對社會最棒的示範。」


 臺北榮總醫師、柏克萊大學首位擔任畢業代表致詞的台灣人葉采衢(攝影/李林璦)

臺北榮總醫師、柏克萊大學首位擔任畢業代表致詞的台灣人葉采衢分享,身為陽明的校友,從梁賡義身上學到三個重要的精神,第一是運動家精神,雖然運動場上沒有永遠的贏家,但只要持續不斷努力,就算輸,也要讓對手贏得很辛苦;第二是職人精神,而這並不單指專業能力,而是不輕易妥協的信念和態度,如何把單調無聊的工作做到出神入化、把平凡變成不平凡;第三是領導力,科學和教育是改變世界最有力的武器,但當一個偉大的領導者手握這兩個武器卻不急著證明自己,而是幫助別人成為英雄,能讓更多生命被影響和啟發。

(報導/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