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史丹佛研究:CAR-T細胞療法二次癌症誘發風險低?!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4-06-18
(圖片來源:網路)

雖然今年4月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正式公告要求現有的6款獲批上市之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必須加上有關治療後產生二次癌症風險(secondary malignancies)的「黑框警告」(boxed warning),但日前(美國時間12日)一項由美國史丹佛醫學院主導的大型研究卻指出,CAR-T的二次癌症風險很低。這項研究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在這項新研究裡,研究團隊追蹤了史丹佛醫療(Stanford Health Care)機構中,724名在2016年到2024年間接受CAR-T治療的患者。整體來說,該項研究在中位數3年的追蹤期裡,發現二次癌症的比率僅有約6.5%。史丹佛研究團隊認為,這項二次癌症發生率和幹細胞治療比率其實大致相近。
 
史丹佛研究團隊也針對一名因為二次癌症而過世的患者進行研究,指出其死因可能是CAR-T相關的免疫抑制(immunosuppression)引起的,而不是因為在製備嵌合抗原受體(CAR)過程中出現錯誤插入基因片段。
 
此外,研究團隊透過深度解析原發癌症和二次癌症,發現兩者有著截然不同的免疫表型(immunophenotypes)和基因體圖譜,因此認為CAR-T可能不是引發二次癌症的原因。
 
該研究共同資深作者、史丹佛骨髓移植及細胞治療長David Miklos表示,這些結果或許能幫助科學家專注研究CAR-T療法之前與之後經常出現的免疫抑制。他強調,了解CAR-T治療後出現的免疫抑制所存在的致癌風險特別重要,因為CAR-T領域正從治療高風險、高復發的血液癌症,擴展到臨床上風險相對低、但非常重要的疾病,例如自體免疫疾病等。
 
史丹佛團隊的研究也呼應了賓州大學團隊在今年1月時發表在《Nature Medicine》的論文,該論文也經由449名CAR-T治療患者、為期中位數10.3個月的追蹤期後,發現CAR-T治療後的二次癌症風險低,僅有16人出現二次癌症,其中大多數屬於皮膚癌或前列腺癌等實體癌,只有1人出現二次T細胞淋巴癌,但其CAR轉基因表現非常低。
 
參考資料:
https://www.biospace.com/article/secondary-cancer-risk-is-low-after-car-t-cell-treatment-stanford-study/

延伸閱讀:
FDA要求6上市BCMA、CD19 CAR-T產品加上「二次癌症誘發黑框」
 
(編譯 / 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