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FDA僅批准介白素IL-23抑制劑用於潰瘍性結腸炎(UC)的治療。UC與克隆氏症統稱為發炎性腸道疾病(IBD),其成因可能與基因及環境因素相關。兩者的主要差異在於,UC病灶通常侷限於結腸和直腸的黏膜層,而克隆氏症病灶則可不連續分佈於整個消化道,且發炎範圍會穿透黏膜層至整個管壁。
根據禮來去年進行的臨床三期VIVID-1研究,在克隆氏症活動指數(CDAI)評估中發現,87%的中度至重度克隆氏症Omvoh患者在5年內實現臨床緩解,其中54%維持內視鏡緩解。此外,該試驗顯示 Omvoh的療效不遜於嬌生的IL-12/IL-23拮抗劑Stelara,但未能在內視鏡檢測中展現優勢。
然而,在最新的VIVID-2長期擴展研究臨床二期結果中,Omvoh在組織學數據方面優於Stelara。
在嬌生公司方面,臨床三期GRAVITI皮下注射的結果顯示,56.1%接受Tremfya治療患者在第12週達到臨床緩解,41.3%達到內視鏡緩解(endoscopic response)。相比之下,安慰劑組在這兩項指標上的比例僅為21.4%。嬌生進一步表示,Tremfya治療患者早在第4周就已出現臨床緩解。
到第48周時,接受Tremfya的患者臨床緩解率是服用安慰劑組的3倍。在每8周施打1劑100 mg Tremfya的皮下注射患者中,60%出現症狀改善,44.3%達到內視鏡緩解;每4周施打1劑200 mg Tremfya的皮下注射患者中,66.1%有症狀改善,51.3%達到內視鏡緩解。而在安慰劑組中,僅17.1%有改善,6.8%達到內視鏡緩解。
目前,禮來與嬌生正等待FDA對克隆氏症治療的批准,未來是否將與艾伯維(AbbVie)的IL-23抑制劑SKYRIZITM形成三方競爭局面,值得期待。
參考資料: https://firstwordpharma.com/story/5907369
(編譯/黃佳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