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研究第一作者鄭琬豑醫師表示,過去醫界一直認為某些病患是因為「體質」或因為接受手術、化療等原因而致免疫力低下,因而導致後續的罕見或嚴重感染。
她在赴美國NIH進修與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的 Steven Holland醫學博士學習時,被交派研究一名罹患慢性瀰漫性伯克霍爾德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感染的柬埔寨婦女,該名婦女先前已被發現擁有一種會中和細胞激素IL-12的自體抗體(autoantibody against interleukin-12)。
鄭琬豑進一步研究則發現,該患者的自體抗體不僅會中和IL-12(具有p40和p35亞基),同時還會中和有共同亞基的IL-23 (具有p40和p19亞基)。
接著她也進一步研究30名患有嚴重分歧桿菌、細菌或真菌感染的抗IL-12患者中,發現有15名(50%)患者具有中和IL-23的自體抗體。另外,在91名胸腺瘤患者的驗證隊列中,也發現有74名患者(81%)存有中和IL-23的自體抗體,其出現與感染有關的狀態。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中和的效力與感染的嚴重程度有關。
鄭琬豑解釋,正常情況下,IL-23能協助免疫細胞對抗細菌、真菌和分枝桿菌等入侵病原體。然而,一旦人體產生了中和這種蛋白質的自體抗體,身體就會失去對這些病原體的防禦能力。
她表示,這項發現有助於醫學界,對於了解後天免疫缺陷的複雜原因,此細胞激素也有望成為新的自體免疫標靶,期待能為這類病患開發新的治療方式,提高治癒率。
資料來源: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210665?query=TOC&cid=NEJM+eToc%2C+March+21%2F28%2C+2024+DM2332180_NEJM_Non_Subscriber&bid=-2123053143
https://report.nat.gov.tw/ReportFront/ReportAssistant/forward/detail?sysid=C1080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