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政策引發全球經濟震盪,雖然在第一波課稅名單中,藥品列為豁免清單,但在美國時間8日,川普表示將對進口美國的藥品徵收高額關稅,以推動藥品製造回歸美國的進程,目前尚未透露關稅的具體細節。
川普表示,這項舉措將使得製藥業者離開中國和其他地方,並回到美國設廠,加強製藥產業在地生產。
對此,禮來(Eli Lilly)執行長David Ricks在外媒BioSpace報導中指出,儘管製藥產業大部分的創新都在美國完成,但製藥產業依賴全球各地生產,其中也包含了活性藥物成分(API)。
根據生物技術產業發展協會(BIO)今年3月底頒布的調查報告,將近90%的美國製藥公司所握有的獲批上市藥品,其使用的API都仰賴進口。
該報告推估,倘若歐洲被強加關稅,超過一半的公司將必須尋找新的研發製造夥伴;如果中國被強加沉重的關稅,那麼將近79%外包給中國的美國企業,將會受到嚴重影響。
Ricks表示,我們必須吞下關稅成本,並且在公司內部做出權衡(trade-off),例如裁員,或是先裁減研發開支。然而,這樣的結果將會相當令人失望。
製藥業將不再成經濟衰退避風港?專家指全球老化、GLP-1藥興起可能改變局勢
另一方面,外媒BioSpace報導,過去曾被認為能夠抵禦經濟衰退的製藥產業,隨著GLP-1藥物的崛起,加上人口老化、慢性病藥物需求增加,也將面臨危機。
該報導指出,即使是近年來最嚴重的2008年金融危機,以及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短暫的經濟衰退,製藥產業都不受影響,因為即使經濟不景氣,人們也必須購買藥品,在疫情期間製藥產業甚至更加受矚,一度表現得比標普500指數(S&P 500)高出10~20%。
然而專家認為,這一次狀況有所不同,其中一個原因是GLP-1藥物快速崛起。
專家指出,GLP-1藥物獲得保險給付的速度並未跟上它的趨勢,這意味著消費者必須自掏腰包購買GLP-1藥物;於此同時,川普在美國時間7日又發布行政命令,撤回美國前總統拜登擴大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給付減重藥物的政策,切斷了另一條患者取得藥物的途徑。
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醫療保健企業評級資深總監Arthur Wong預估,雖然人們無法不服用處方藥,但他預期這次經濟衰退如果真的發生,GLP-1藥物將會受到衝擊,患者可能將不再自費購買減重藥物。
在經濟衰退爆發之前,保險業者就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被要求開放減重藥物納保,但Wong認為現在還不是說服保險公司納保的時機,因為他們也和其他產業一樣,面臨大環境的衝擊,正在竭力控制醫療成本比率(medical cost ratio)。
此外,即使減重藥物在給付範圍內,自費價格依然很高。Wong指出,人們或許會繼續服藥,但在過去經濟衰退的時刻,就曾有許多患者自行減少服用的劑量,或是延遲服藥的報導出現。
Wong表示,自21世紀初,醫療保健在GDP中的比重便不斷增加,人口的老化意味著更多的慢性病、更多人需要長期服用處方藥,醫療保健也變成個人支出的一大佔比。他推估,下一波經濟衰退發生時,將會對醫療保健產業產生更大的影響。
參考資料: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5/04/08/trump-says-major-pharmaceutical-tariffs-on-the-way-00280287
https://www.biospace.com/business/trumps-tariffs-could-challenge-pharmas-recession-resistant-reputation
(編譯 / 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