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

次世代益生菌為中草藥機制提供新解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0-01-04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長庚大學教授賴信志。(攝影:林嘉慶)

今(4)日,「第四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於中央研究院迎來第二天的議程,上午場邀請到長庚大學教授賴信志,以及中國熱心腸生技研究院執行長藍燦輝兩位講者,分別就「次世代益生菌:微生物體學的轉譯應用」和「2019全球腸道研究進展」進行專題演講。

賴信志:次世代益生菌 為中草藥治療機制提供新解

賴信志表示,近年在全球科研界突飛猛進的腸道菌研究,為中草藥如何治療人體疾病提供新的解釋途徑:因為這些中草藥中的寡醣或多醣體能夠做為益生質(prebiotics),被腸內的益生菌(probiotics)利用,而益生菌產生的代謝產物(postbiotics)透過影響宿主的腸道,廣泛的影響患者全身各處。

因此,賴信志的研究主題由傳統中藥經典出發,以「益生質-益生菌-益生菌代謝產物」的串聯途徑做為治療策略,來治療慢性發炎(chronic inflammation)相關疾病,目標是找出傳統中草藥的有效成分和治療機制,將其轉譯成西方科學也能接受的臨床驗證成果。

賴信志指出,應用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來深度、有效地鑑定腸內菌成為重要的技術,也催生了「次世代益生菌」的新觀念。目前賴信志的研究團隊已經找到數種會利用中草藥益生質的益生菌,例如進展最快的戈氏副擬桿菌(Parabacteroides goldsteinii MTS01),並在肥胖(代謝症狀)、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吸菸者常見症狀)、結直腸癌等三種疾病的臨床前驗證取得成果。

賴信志表示,戈氏副擬桿菌是一種「愛吃糖」的益生菌,而且能夠利用靈芝和冬蟲夏草中的多醣體,達到減肥功效。透過和其他研究團隊的合作,目前也正在著手研究自閉症(ASD)、抗精神疾病和腸病毒感染療效的研究。

 

「第四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第二天上午,邀請到長庚大學教授賴信志,以及中國熱心腸生技研究院執行長藍燦輝專題演講。由左至右:圖爾思生技副總經理劉君豪、長庚大學教授賴信志、中國熱心腸生技研究院執行長藍燦輝。(攝影:林嘉慶)

「第四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第二天上午,邀請到長庚大學教授賴信志,以及中國熱心腸生技研究院執行長藍燦輝專題演講。由左至右:圖爾思生技副總經理劉君豪、長庚大學教授賴信志、中國熱心腸生技研究院執行長藍燦輝。(攝影:林嘉慶)

 

藍燦輝:此時此刻正是腸道菌科研進入臨床轉譯時代的轉捩點

藍燦輝為長期關注中國及國際腸內菌科學新知及研究趨勢的知識平台--熱心腸研究院的執行長。他以媒體趨勢觀察的角度指出,過去幾年此領域的熱門關鍵字,集中在腸道菌相與各種健康議題的關聯性,但近年來「小鼠」與「患者」關鍵字的熱度緊追直上,顯示這幾年將是腸道菌相研究,由基礎研究邁向臨床轉譯的關鍵節點。

藍燦輝表示,熱心腸在2019年底盤點了全球腸道菌群研究的十大人物,而首位仍當屬此領域大師級人物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教授Jeffrey Gordon。他的研究團隊在近年找出組成兒童腸道菌相中重要的15種細菌,針對它們的代謝偏好,設計出兼具低價、易取得的營養食品組合,取代比較貴的配方奶粉,成為解決開發程度落後國家兒童因營養不良而死的解方,並獲得全球富豪比爾·蓋茲的點名肯定。

 

中國熱心腸生技研究院執行長藍燦輝。(攝影:林嘉慶)

中國熱心腸生技研究院執行長藍燦輝。(攝影:林嘉慶)

 

此外,藍燦輝也指出,權威科學期刊《Nature》在2006年以人體微生物為題登出「內幕故事」(INSIDE STORY)後,時隔13年再度於2019年以相同主題刊出,主軸即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人類微生物體計畫」(NIH Human Microbiome Project)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以往所不知道的,微生物與糖尿病、炎症性腸病及與生產相關的女性陰道菌的關聯,更凸顯當代正是腸道菌相研究邁向新里程碑的指標性意義。

最後,藍燦輝也指出,科學家和醫師已經從關注腸道菌相本身,更放大到包括這些菌群的腸道本身,並進一步將食品科學、藥學、營養學和中醫藥涵納進來,也是將傳統中醫藥知識國際化的重要變革,預期將會帶來更多的跨學科交叉,並在近年帶來更多顛覆性的發現和應用。

熱心腸研究院盤點2019年十大腸內菌研究重要人物。翻攝自講者大會簡報。(攝影:林嘉慶)

熱心腸研究院盤點2019年十大腸內菌研究重要人物。翻攝自講者大會簡報。(攝影:林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