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17日,莫德納(Moderna)舉辦自2019年以來首場實體科技日,介紹4種不同新型改良的脂質奈米顆粒(LNP),其中更詳細分享新型「吸入式」LNP,可有效輸送至氣管的上皮細胞;也介紹接種新冠mRNA疫苗的安全性,並透過技術來改良mRNA技術的穩定性,以及開發出疫苗注射免疫反應預測的數學模型。
Moderna表示,目前已合成了2,000種新型遞送分子,並進一步測試超過1萬種不同的組成和程序,最終開發出4種不同的新型改良的脂質奈米顆粒,且已經投入臨床試驗中。
Moderna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全新的脂質奈米顆粒配方,可以吸入的方式直接遞送至肺部,配方內包含多種脂質,可以靶向特定肺部區域,解決肺部疾病未滿足的臨床需求。
目前,Moderna已於2016年與Vertex達成超過3.15億美元的合作,透過吸入式奈米脂質顆粒遞送mRNA來治療囊狀纖維化(Cystic Fibrosis)。
Moderna呼吸遞送與藥物產品開發主管Jean C. Sung表示,我們開發這種專門針對吸入領域的新型脂質奈米顆粒,讓氣霧能有效輸送至上皮細胞,研究也發現,這種新型脂質奈米顆粒在氣管上皮細胞中具有高濃度的蛋白質表現量。
Moderna還特別強調,已透過研究提高了mRNA技術的穩定性。先前,研究人員發現,由於脂質-mRNA複合物的形成,使其mRNA在低溫下儲存條件下,保存期限會縮短,導致mRNA技術不穩定。因此,Moderna設計了可識別和減少這些雜質的製造技術,進而提高保存期限和產品活性。
此外,Moderna還解決了其新冠疫苗常見的問題─注射後mRNA會在體內的哪裡?
經過體內生物分佈(biodistribution)研究,發現新冠疫苗在注射後mRNA主要會存在於注射部位和附近的淋巴結中,5天後,便檢測不到注射進入的mRNA。
Moderna表示,該新冠疫苗並沒有影響男性或女性生育率的證據,也沒有增加妊娠期不良影響的風險。
最後,Moderna還提出一種數學建模方法,來選擇新候選疫苗的最佳劑量,以達到最高的疫苗效率,Moderna也發表一種免疫調節/免疫動力學(immunostimulatory/immunodynamic)建模方法,並已使用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和新冠疫苗數據進行驗證,可以透過建模來模擬接種疫苗所產生的免疫反應。
同一日,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大學感染與免疫研究所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篇針對165名荷蘭醫護人員的一項新冠疫苗研究,比較mRNA疫苗與腺病毒載體疫苗對於預防新冠高關注變異株(VOC)的效果。
結果發現,接種Moderna疫苗者對於新冠病毒突變株Alpha、Beta、Gamma、Delta和Omicron產生的抗體反應最高,接種輝瑞(Pfizer)/BNT疫苗者抗體略低,但均顯著高於阿斯特捷利康(AZ)與嬌生(J&J)的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該研究發表於《PLOS Medicine》。
參考資料:https://www.biospace.com/article/moderna-explains-science-behind-mrna-technology-at-science-and-technology-day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2/05/220517151826.htm
(編譯/李林璦)
Moderna推「吸入式」脂質奈米技術 改善穩定性、揭露mRNA疫苗安全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