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25日,一項刊登在《Cancer Cell》的新研究指出,將溶瘤病毒療法(oncolytic virotherapy)和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T細胞受體T細胞(TCR-T)等先進細胞療法併用,能夠激發出一種全新的細胞誘導死亡機制,有望成為針對實體腫瘤(solid tumors)的新希望。
溶瘤病毒是一類新型的癌症療法,這類病毒會狩獵、攻擊癌細胞,還能強化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辨識和攻擊,但在一般狀況下不會攻擊或感染正常的哺乳類細胞。不過,美國FDA目前僅有批准一款溶瘤病毒療法,是由BioVex/Amgen開發的Imlygic (talimogene laherparevec),用於手術無法治療的黑色素瘤(melanoma)治療。
目前在溶瘤病毒的研究領域中,黏液瘤病毒(myxoma virus)是最熱門的研究主題之一。在此研究中,團隊發現將黏液瘤病毒轉導至CAR-T/TCR-T細胞,不僅可以發揮溶瘤病毒原本的殺癌功效,還能突破CAR-T/TCR-T細胞的侷限性,因為實體癌通常會透過降低抗原表現干擾T細胞的識別功能,進而躲過T細胞的攻擊。
在此研究中,研究團隊利用離心轉導,讓黏液瘤病毒感染CAR-T/TCR-T細胞,並透過靜脈注射,將CAR-TMYXV/TCR-TMYXV送到卵巢癌或黑色素瘤小鼠模型的腫瘤部位。
結果發現,由T細胞衍生的IFNγ-蛋白激酶B訊息途徑,能和黏液瘤病毒衍生的M-T5-SKP-1-VPS34訊息途徑發揮協同作用,誘導腫瘤細胞發生「自亡作用」(autosis)。
研究團隊表示,自亡作用是一種非典型的腫瘤細胞死亡誘導機制,它和細胞凋亡(apoptosis)、細胞焦亡(pyroptosis)等機制不同,不需要T細胞和腫瘤細胞互相接觸,因此可能對難以治療的實體癌特別有用。
研究團隊還發現,和黏液瘤病毒併用的T細胞,可以在黏液瘤病毒誘導自亡作用下,進一步強化由T細胞誘導的細胞凋亡和細胞焦亡,同時產生旁觀者毒殺效應(bystander killing effect),一併根除攻擊目標周圍不表現抗原的腫瘤細胞。
此研究通訊作者之一,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免疫療法、疫苗病毒療法生物設計中心Grant McFadden主任表示,這項研究證明了將病毒療法與細胞療法結合,攻克難治型癌症的極大潛力。
參考資料:
https://news.asu.edu/20220825-therapeutic-viruses-help-turbocharge-immune-system-against-cancer
原始研究: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535610822003579?via%3Dihub
(編譯 / 吳培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