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生醫與新農業創業沙龍」

1%新創成功入場券 歷屆團隊「回娘家」吐心聲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1-01-10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2020年12月10日,教育部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假臺大集思會館舉行「創業沙龍—秤秤你的斤兩」,邀請多位新創專家與6家新創公司回娘家,一同分享創業經驗、心得與近況。

2020年12月10日,教育部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假臺大集思會館舉行「創業沙龍――秤秤你的斤兩」,會中特別邀請到光鼎生物科技董事長蔡守冠、華淵鑑價副總經理陳淑珍、Pacific 8 Ventures合夥人傅斯誠等多位新創專家,分享創業經驗與新創如何讓創投點頭的關鍵策略,同時邀請到歷年競賽中脫穎而出的6家新創公司「回娘家」,分享他們的創業過程、心得與近況。

撰文/李林璦、吳培安 攝影/林嘉慶


教育部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自2014年開始推動,至今已邁入第7年。

本屆競賽除了有42組生技醫藥與農業領域的新創團隊參賽、展出海報外,下午也特別舉行新創論壇─「創業沙龍——秤秤你的斤兩」,特別邀請到光鼎生物科技董事長蔡守冠、華淵鑑價副總經理陳淑珍、Pacific 8 Ventures合夥人傅斯誠等新創專家,分享創業經驗與新創如何讓創投點頭的關鍵策略。

環球生技雜誌總編輯林明定首先指出,本屆教育部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創新創業競賽邁入第7年,每年創新創業競賽中的團隊不僅都非常接地氣,且無論團隊有無獲獎,有許多公司到現在都在市場上非常活躍。

蔡守冠» 創業成功模式無法複製

光鼎生物科技蔡守冠董事長表示,公司的成立是一連串的意外造就。15年來,光鼎生技從基因定序大廠代工廠,靠著堅強的自主研發,一躍成為全亞洲唯一握有毛細管電泳儀技術的生技公司,成功打入亞洲、歐美市場,2021年光鼎生技也將在資本市場掛牌興櫃。

蔡守冠笑說,新創公司要學著笑著面對打擊。創業者會聽到很多他人的經驗,但他認為所有的創業成功模式都不一樣、無法複製,只能多看、多體會;他也建議,新創業者必須規劃好公司發展每個里程碑的資金來源。


光鼎生物科技蔡守冠董事長指出,新創公司要學著笑著面對打擊,所有的創業成功模式都不一樣、無法複製,只能多看、多體會。

陳淑珍» 傳授新創心法 團隊、客戶、商模

華淵鑑價副總經理陳淑珍以評估多家生技公司的經驗與大家分享「新創如何讓價值加值」,陳淑珍指出,若新創的技術是剛性需求,募資雖然相對容易,但要特別注意技術的專利有無侵權,在選題前應先大規模搜尋是否有重複專利。

對於新創公司來說,第二關鍵在於「商業模式」,技術不一定要特別優秀,普通的技術只要搭配合適的商業模式就會賺錢,新創公司的研發時程如何設立、何時授權、如何談授權合約等都非常重要。

此外,陳淑珍也強調,觀察美國併購過程,「客戶關係」是最重要的無形資產,技術則反而佔其次,最後,新創團隊成員是最重要的核心關鍵,因此如何留才,如何找到一起努力的夥伴也是新創團隊的必經之路。


華淵鑑價副總經理陳淑珍強調,「客戶關係」是新創公司最重要的無形資產。

傅斯誠» 100家Pitch僅投1家! 低風險達成目標

Pacific 8 Ventures合夥人傅斯誠醫師直指問題核心:要讓創投點頭的關鍵,就是如何用最低風險、最少時間、最少花費達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