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晶醫智慧的行動核酸檢測解決方案、久浪智醫的智慧器官晶片平台、台灣數位健康的AI居家睡眠檢測與服務方案、智德萬生醫的AI腦瘤輔助偵測系統,創新技術讓許多專業人士及觀展民眾駐足。
晶醫智慧:行動核酸檢測解決方案 半導體優勢實現即時、即地檢驗
由陽明交大李鎮宜教授領軍成立的晶醫智慧,展出「行動核酸檢測解決方案」,結合臺灣最具優勢的半導體生醫晶片與檢測協定(bio-Protocol),針對核酸檢測市場需求,提供一項有別於傳統中央實驗室(central lab)模式的創新解決方案,滿足多元、即時、即地檢測的市場商機。
李鎮宜表示,此產品使用了台積電生產的可程式化生醫晶片,整合電容感測、微流體運算、溫度調控、電磁調控等多種技術,透過手持式的自動化核酸檢測裝置,能在15~20分鐘內提供結果,並搭配生成式AI提供即時的檢測報告。
晶醫智慧將會以通用型晶片作為耗材,讓用戶下載客製化的檢測協定軟體、搭配對應的試劑,就能檢測各式各樣的生物標誌,並以收取授權金作為獲利模式。李鎮宜也透露,這項核酸檢測系統將以美國為首要目標市場,也收到馬來西亞、印度用戶的洽詢,接下來將會以食品安全、養殖業或水質檢測為首波應用目標開發。
陽明交大李鎮宜教授領軍成立晶醫智慧(攝影/彭梓涵)
久浪智醫:智慧器官晶片創「實驗室即服務平台」 加速藥廠開發快80%
久浪智醫由陽明交大陳冠宇教授創辦,專注於發展「智慧器官晶片」加速藥物研發,此次展出其首創的「實驗室及服務LaaS平台」,讓藥物開發人員不需實驗室與設備就可以運用器官晶片技術。他解釋,今年10月久浪智醫推出研發支持計畫,讓藥廠、醫師與研究人員能運用器官晶片技術與ResearchGPT加速藥物開發,計畫推出短短2個月就吸引50名專家參與,並協助某藥廠藥物開發速度提升80%。
陳冠宇表示,在該研發支持計劃中,久浪可在平均3個月到6個月間完成全新疾病或器官試驗模式的建立,不僅貼近人體生理反應,也能降低動物試驗成本,並加速藥物篩選與數據分析效率,縮短藥物研發週期。
此外,久浪也正在研發第二代器官晶片系統,通量將是第一代的48倍,並導入AI代理(AI Agents)與自動化平台。國際化方面,美國最大動物權利組織PETA已將久浪列為In Silico/In Vitro Testing Resources名單中, 未來持續與歐盟單位橋接,進一步跨入國際市場,明年第二季會啟動下一輪募資,並將申請進駐竹北生醫園區,持續在海內外擴散成長。
久浪智醫由陽明交大陳冠宇教授創辦(攝影/彭梓涵)
台灣數位健康:結合血氧數據、睡眠音 打造居家睡眠檢測新方案
由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腦科學研究所楊智傑教授,今年8月衍生的台灣數位健康股份有限公司(Health Co.,LTD.),專為解決睡眠問題,致力提供人工智慧居家睡眠檢測與服務方案。
台灣數位健康廖逸澤技術長說,目前在醫院檢查睡眠中止症,通常需要排隊等候至少需等四個月以上時間。此外,由於檢查環境與日常睡眠情境不同,患者可能較難入睡,再加上檢測時需要穿戴多種裝置,這些因素使得檢查過程仍存在許多不便之處。
台灣數位健康瞄準此未滿足需求,開發出一款APP,結合醫療級認證血氧手錶,監測睡眠時間4小時,或收集睡眠音的方式,就能在家監測睡眠,提供個人化的睡眠分析。該APP不僅能提供個人化的睡眠分析,並提出具體改善建議,協助需要進一步檢查的患者快速篩檢與分流。
台灣數位健康廖逸澤技術長(攝影/彭梓涵)
智德萬生醫:完善術前術後診斷 第二代雙參數AI腦瘤偵測認證申請中
陽明交大創新醫材轉譯研發中心及生醫光電研究所吳育德特聘教授,與臺北榮總放射部郭萬祐主治醫師領導的智德萬生醫,繼先前開發的可針對聽神經瘤、腦膜瘤與腦轉移瘤,三種主要腦癌的磁振造影(MRI)影像,進行自動偵測與圈註病灶範圍的AI腦瘤輔助偵測系統(DeepBT Detector)後,再度研發升級版本——能自動圈註放射治療後腫瘤輪廓並計算體積的「第二代DeepBT Detector+」。
吳育德指出,第二代DeepBT Detector+系統,是目前市面上唯一採用雙參數T1W+C(硬腫瘤偵測)和T2W(囊泡腫瘤偵測)腦部(MRI)影像的系統。
吳育德表示,DeepBT Detector+核心技術為專門設計的雙通道 U-net捲積神經網路,能有效克服影像軸向與平面解析度的不同,實現三維腦瘤自動圈選。該系統協助醫師精準掌握治療後腦瘤病灶的體積變化,腦腫瘤偵測靈敏度高達 94%,且與醫師圈註結果的重疊率可達80%。目前智德萬生醫也正在積極準備申請「術後AI腦瘤輔助偵測」的TFDA軟體醫材認證,並持續布局東南亞市場。
陽明交大創新醫材轉譯研發中心及生醫光電研究所吳育德特聘教授(攝影/彭梓涵)
(撰文/彭梓涵、吳培安、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