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亞洲生技大展》

從醫學、心理到農業!陽明交大館8項產學AI解方亮相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1-11-04
(攝影/林嘉慶 製圖/本刊資料中心)
因生醫+ICT跨域併校而備受矚目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於今(4)日首度於2021亞洲生技大展亮相。秉持著產學共創精神,陽明交大展館也攜手科技部的科研產業化平台新產業聯盟,以「AI智慧方案與數位醫學」、「新藥開發與再生醫學」、「健康及機能性食品材料」三大主軸,展出16項由公司業者與學校老師共同開發的精彩成果,其中8項從生醫ICT / AI科技解方切入,展現從手術流程、細胞識別、心理健康、定點檢測、環境監測到智慧農業等多種應用面向。
 

陽明交大蔡金吾:全自動AI 分析神經影像 助力藥物開發評估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教授蔡金吾團隊,利用雙光子影像開發演算法、訓練人工智慧模型來處理神經細胞影像,對於退化、發炎程度與不同型態的細胞進行分類。突破傳統用人工識別神經細胞影像,可以提供發展神經退化性相關疾病的藥廠與生技公司,藉由精準定量神經細胞與神經免疫細胞的型態參數,評估新藥的有效程度甚至機轉,為後續開發提供重要指標。
 

陽明交大攜手北榮:腦瘤AI圈註 縮短術前流程、術後療效追蹤評估

 
無創醫療時代來臨,陽明交大吳育德教授攜手臺北榮總郭萬祐教授,開發在放射手術前的病灶精準圈註,可大幅縮短臨床作業流程,而術後的多時間點腫瘤自動圈選和體積變化計算,則可以大量節省醫師圈註腦瘤的時間與體力,提供醫師快速的療效評估參考,並客觀呈現治療療效,不會造成病人生理上負擔,盼將醫師的高級工人智慧變成人工智慧,讓經驗流傳下去。
 

陽明交大郭文娟:「探針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微創穿刺手術更精準

 
陽明交大特聘教授郭文娟團隊,開發的影導式針頭穿刺術與全眼定位系統,結合近紅外光學斷層影像術與極細針頭,可在組織中獲得即時影像,判斷針頭所在的位置,並結合人工智慧系統,進行影像自動辨識來進行臨床穿刺手術。該技術已應用於麻醉科硬脊膜外腔神經阻斷,和泌尿科腹腔鏡手術的氣腹建立。
 

中正大學王祥辰:「高光譜影像智慧辨識系統」AI精準檢測食道癌病灶

 
國立中正大學機械系教授王祥辰團隊,將高光譜影像智慧辨識系統應用於「食道癌影像辨識」,經由深度學習建立診斷模型、演算法模擬光譜數據,來辨識食道癌的病變期數與位置標記,自動框選出食道癌病變區域,克服醫療影像盲點,並已成立海波視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研發的「智慧內視鏡醫療顯示器」獲17屆國家新創獎,未來還可應用於農業無人機、空氣汙染檢測、食品檢測等面向,希望能增加台灣在自動化光學檢測的競爭力。
 

竹謙科技:憂鬱症AI情緒語音助手App 軟體醫材臨床驗證中

 
竹謙科技所研發的憂鬱症族群AI情緒語音助手,能以語音互動聊天方式,透過AI分析語音資料中的語氣和聲調判讀情緒,並根據分析結果推薦患者適合的情緒輔助工具,或是轉介心理治療資源。目前此App已有超過10萬名用戶,最近也和高通晶片進行合作、申請軟體醫材軟體認證,和陽明交通大學合作進行臨床試驗。
 

瑞禾生技:半導體製程晶片攻多元檢驗需求

 
瑞禾生技主打首創全半導體製程,其生產出的高性能、低價格檢測晶片,品質穩定且具規模成本效益,且不僅可在15分鐘內快速檢測,靈敏度更高達3 pg/ml,目前已經在新冠病毒、心肌梗塞甚至阿茲海默症完成測試,在生物感測應用上相當具有潛力,目前已經獲得美、中、臺、日、歐、韓國等發明專利。
 

台灣智慧感測:智慧型氣體感測晶片「I+NOSE」 AI檢測空氣品質

 
陽明交通大學生醫工程所許鉦宗教授,針對環境空汙日益嚴重、全球氣體感測器需求市場的成長趨勢,成立衍生新創公司——台灣智慧感測,開發猶如電子鼻的「I+Nose」氣體感測陣列晶片系統。該系統具有感測多種氣體、低功耗、體積小、響應快、專一性佳、靈敏度高等優勢,且可串聯到手機介面即時監測。搭配機器學習後可精準測量周遭空氣品質,應用在智慧家庭、環境檢測及智慧醫療中。
 

農譯科技:智慧農場管理系統 加值農產品機能性成分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系陳文亮教授,以互聯網監控系統、AI農業及生物製劑配方等三面向,打造AI智慧化農業管理平台。管理者僅需使用通訊設備和面板,用語音就能遠端管理農地的培養條件,並即時提供11種環境因子數據資訊,輔助管理者精準執行決策。目前此智慧農業系統已在高經濟價值作物——薑黃,展現提升品質、放大農產品價值效益的優勢,薑黃素也產生明顯的差異。
 
(報導 / 吳培安、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