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疫共存」藥物是正解!新冠特效藥 抗病毒、免疫調節策略大不同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2-04-26
(圖片來源:網路)
 
近一個月以來,臺灣正從「確診數+0」模範生,逐步邁向「與疫共存」的新階段,政府從國外進口的藥物也紛紛在路上。
 
新冠肺炎從輕症、中症、重症到極重症,各個階段都有對應的特效藥。本刊引用亞東醫院專業臨床藥師彙整之COVID-19藥物治療原則,帶您一覽從新冠肺炎輕症到極重症,不同階段的治療指引。
 

*輕度至中度:不須氧氣治療,抗病毒特效藥為主

 
新冠肺炎症狀依照嚴重度可分為四級,其中確診人數中比例最高的輕度(mild)患者,其症狀為無併發症之輕症,雖然血氧飽和度和胸腔X光皆正常,但可能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鼻塞、倦怠、頭痛、肌肉痠痛等,少數患者可能出現腹瀉、噁心或嘔吐。
 
中度(moderate)患者為沒有嚴重肺炎徵候的肺炎患者,其定義為在無氧氣設備輔助下,血氧飽和度大於/等於94%;此外,非嚴重肺炎的兒童患者,會有咳嗽及呼吸急促的現象,但沒有嚴重肺炎的徵候。
 
輕、中階段的患者,還不需要接受氧氣治療,密切注意血氧濃度即可;可使用的特效藥,則以干擾病毒感染細胞、在宿主細胞內複製的抗病毒藥物(antiviral)為主。
 
輕度、中度可使用的新冠特效藥,包括美國FDA最新批准的兩款口服藥,分別為輝瑞(Pfizer)的Paxlovid (Nirmatrelvir / Ritonavir)和默沙東(MSD)的Molnupiravir,以及最早獲批用於新冠肺炎治療的靜脈注射藥物——Gilead的Remdesivir(瑞德西韋)。
 
不過,這些在各國都剛獲得批准的藥物,在使用上都有各自須注意的事項,例如Paxlovid和Molnupiravir都是口服形式、使用方便,但都不建議孕婦使用;此外,Molnupiravir也不適用於未滿18歲者。
 

*重度、極重度:呼吸治療,免疫調節劑為主

 
嚴重度分級為重度(severe)的患者,可能出現下列任一症狀:無氧氣設備輔助下血氧飽和度小於/等於94%,呼吸速率大於每分鐘30下,嚴重呼吸窘迫(respiratory distress),氧合指數(PaO2/FiO2)低於300,或是肺浸潤大於50%。重度患者需要以鼻導管或呼吸面罩的氧氣治療。
 
重度患者,主要使用的特效藥為免疫調節劑(immuno-modulators),包括:全身性糖皮質素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JAK抑制劑巴瑞替尼(Baricitinib),以及介白素-6(IL-6)受體抑制劑托珠單抗(Tocilizumab)。
 
雖然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也可用在重症治療上,但須在發病早期使用,可加速臨床改善,對於極重度肺炎者治療效果不佳。
 
極重度(critical)的患者,會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症狀為呼吸衰竭需要插管、敗血性休克,可能伴隨著多重器官衰竭(MOD)。極重度患者需要必須使用機械式呼吸器或葉克膜(ECMO,即「體外膜氧合」),可使用的藥物則有前述的地塞米松和托珠單抗。
 
然而,以上所述之新冠肺炎藥品,除了地塞米松本身是60多年的老藥新用,國內例如永信、生達、瑩碩······等許多本土藥廠皆有生產,其餘都仰賴政府向國外採購進口,至於本土開發的新冠藥物,仍有許多尚在路途趕跑中,例如:心悅、生華科、昱厚、國鼎、逸達、藥華、台微體、中裕、合一等。
 

亞東醫院COVID-19藥物治療原則。(本圖由亞東醫院授權使用)
 
參考資料:
  1. 亞東醫院感染科COVID-19藥物治療原則——臨床藥師張維倫、加護病房臨床藥師林明燊、李宜汶
  2.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暫行指引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xCSwc5oznwcqunujPc-q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