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生技醫藥專利/技術媒合商談會

國衛院13項尖端研發拚轉譯落地 陳德禮揭商化納保關鍵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2-10-20
國衛院13項尖端研發拚轉譯落地 陳德禮揭商化納保關鍵(左起為博晟生醫董事長陳德禮、國衛院院長梁賡義、國衛院技轉及育成中心主任蔡熙文)(圖片來源:國衛院)
由國衛院主辦的生技醫藥專利/技術媒合商談會於本月4~6日圓滿落幕,3天活動包含「新藥開發之技術發展」、「再生醫療及免疫療法」、「臨床試驗前資料準備」等主題,國衛院發表13項專利技術外,更邀請到博晟生醫董事長陳德禮以業界觀點分享研發產業化的關鍵脈絡,再由醫藥品查驗中心兩位審查員指點醫療器材及新藥臨床試驗的審查重點,幫助產業及研發單位破開迷霧,加速研發成果商化落地。
 
國衛院院長梁賡義致詞表示,在嚴峻疫情下,國衛院責無旁貸研發快篩、疫苗與新藥,同時,也持續針對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癌症開發新療法;醫藥研發漫長且昂貴,從研究走到應用有許多困難必須突破,期望透過此次媒合會,能讓研究成果帶動國家整體的生技醫藥領域發展,透過業界接手讓這些技術的商品化而進一步嘉惠民眾。
 
副院長司徒惠康則提到,台灣要成為國際生醫產業研發不可或缺的一員,需要產官學研各界的積極交流合作,國衛院作為我國唯一「任務導向」的醫藥衛生學術研究機構,藉由提供創新研究、技術與服務交流整合平台,期望與各界通力合作建構生技醫療的護國神山。
 
在專題演講中,博晟生醫董事長陳德禮分享將研發轉譯成產業化的關鍵要點,首先,許多藥物機制可以治療不同適應症,因此選擇適應症時,應確認該適應症是否具備臨床需求、投入研發成本與產出後的市場是否能獲利。
 
而如何評估適應症是否具備臨床需求,陳德禮強調,「可以賣得出去才稱得上有臨床需求」,因此最好的臨床需求是改善嚴重疾病的預後,死亡率不高的疾病臨床需求相對也不高;第二好的臨床需求是減少一種重要治療的副作用,也就是提高藥物安全性,這也是目前台灣積極發展的方向之一;第三為減少醫療費用支出的藥物,他指出,符合這三種臨床要求的適應症比較容易獲得保險給付。
 
除了專題分享,會中也發表國衛院13項專利技術,包括癌症與阿茲海默症治療、再生醫療及免疫療法等,展現國衛院在醫藥領域深耕多年的研究成果;同時也介紹「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臺灣斑馬魚核心設施(TZCF)核心服務」及「藥物化學加值創新研發中心(VMIC) 核心服務」等多項核心服務設施。
 
此外,會中還另外邀請到育成中心夥伴企業豬博士動物科技、世宬生物科技顧問、路明思生技、麥德凱生技、捷絡生技及拜爾國際,分享創新技術與服務及實務經驗。
 
參考資料: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wdrOZYec0wVTrPv3E-GGotzo2vTGlKk0

(報導/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