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有解?《Science》碲奈米視網膜假體 助動物恢復視力、感知紅外光

撰文 編輯部
日期2025-06-11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圖片來源:chatGPT)
近(5)日,復旦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以奈米碲線(tellurium)編織的視網膜假體(nanoprosthesis),可以讓失明的小鼠恢復部分視力,並可在獼猴的試驗中讓其感知紅外光。這項技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未來有望為失明或視網膜疾病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方向。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
 
目前,針對恢復失明患者視力的方法已開發出多種策略,但幾乎所有治療方法都面臨電訊號干擾或缺乏長期療效等挑戰。
 
為此,研究團隊設計出一種基於碲的視網膜假體。碲是一種銀白色的感光元素,常作為半導體材料,研究人員將其編織成碲奈米線網絡(TeNWN),打造出一種易於植入又能高效將可見光與近紅外線轉換為電訊號的架構,為視覺重建提供新可能。
 
研究人員透過小鼠實驗發現,將TeNWN假體植入基因性失明小鼠後,牠們的瞳孔恢復反射,且視覺皮層的神經元出現放電活動,並且在行為測試中能尋找LED燈,最終表現接近正常小鼠。
 
在失明的獼猴實驗中,該假體同樣表現出良好的安全性與生物相容性,此外,在將假體植入一隻視力正常的獼猴中,更觀察到其對近紅外光的感知能力有所提升。
 
雖然TeNWN恢復了視網膜的神經反應,但神經科學家Eduardo Fernández認為,這類技術能否真正成功,關鍵在於是否能開發出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並確保能廣泛應用於更多患者身上。
 
參考資料: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250606/New-retinal-prosthesis-restores-vision-in-blind-mice-and-detects-near-infrared-light-in-macaques.aspx
 
(編譯/實習記者 康育華、責任編輯/彭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