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Japan 2019-橫濱現場》

BioJapan:基因編輯療法、CRISPR發展火熱 日本傾力改良成果豐碩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19-10-10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大會第二日下午以基因編輯的應用與進展為題,邀請到多名日本基因編輯尖端發展的學者及全球BIO高層,從開發、展望、治療與法規分享專業觀點。(攝影/吳培安)

日本生技界年度盛事BioJapan 2019,自昨(9)日起連續舉辦為期三天的演講、展會活動。今(10)日下午,大會以「基因編輯:CRISPR科技的應用與進展」為題,邀請到多名日本基因編輯尖端發展的學者,以及全球生物科技創新協會(BIO)科學與法規事務主任Sesquile Ramon,分別從開發、展望、治療與法規角度,分享他們的專業觀點。

東京大學理學研究科教授濡木理,其研究團隊持續專注於CRISPR療法的開發與改善途徑,並發現多種Cas9蛋白的新結構。(攝影/吳培安)

東京大學理學研究科教授濡木理,其研究團隊持續專注於CRISPR療法的開發與改善途徑,並發現多種Cas9蛋白的新結構。(攝影/吳培安)

東京大學理學研究科教授濡木理,分享其實驗室的最新科研成果。濡木理是世界級的生物分子結構專家,光是近一年,他們就新解出了15種新的生物結構;其研究室也自2009年起與麻省理工學院(MIT)CRISPR專家張鋒合作,也由東京大學技轉成立EdiGene公司,剛在A輪募資中募得超過1600萬美元。

濡木理的研究團隊持續專注於CRISPR療法的開發與改善途徑。他們已經找出包含SaCas9、SpCas9在內等五種結構各異的新型Cas9蛋白,以及多種新型RNA導引核苷酸酶,有望應用於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的改良。

神戶大學先端生物學研究中心教授西田敬二,介紹有別於CRISPR的基因編輯形式──鹼基編輯(base editing),並舉Target-AID和Base Editor兩種系統為例說明。(攝影/吳培安)

神戶大學先端生物學研究中心教授西田敬二,介紹有別於CRISPR的基因編輯形式──鹼基編輯(base editing),並舉Target-AID和Base Editor兩種系統為例說明。(攝影/吳培安)

神戶大學先端生物學研究中心教授西田敬二,介紹另一種基因編輯形式──鹼基編輯(base editing),並舉Target-AID和Base Editor兩種系統為例說明。西田敬二認為,相較於針對DNA進行切割的CRISPR,鹼基編輯技術不牽涉到切斷DNA序列的程序,毒性和危險性相對較低。

西田敬二表示,鹼基編輯具有可預測(predictable)、無須模板序列(template-less)、可應用於多種生物細胞等優勢。不過,這些技術目前仍有設計受限(design limitation)和脫靶(off-target)的問題尚待克服。

自治醫科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大森司是應用腺相關病毒載體(AAV Vector)於基因編輯應用的專家,其研究團隊透過動物實驗發現AAV載體是讓基因療法更有效的方法。(攝影/吳培安)

自治醫科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大森司是應用腺相關病毒載體(AAV Vector)於基因編輯應用的專家,其研究團隊透過動物實驗發現AAV載體是讓基因療法更有效的方法。(攝影/吳培安)

自治醫科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大森司是應用腺相關病毒載體(AAV Vector)於基因編輯應用的專家。大森司表示,其研究團隊已經進行AAV8載體的老鼠、豬隻、猴子的臨床前基因療法研究,並發現AAV載體是讓基因療法更有效的方法。

大森司說,日本具有330年歷史的田邊三菱製藥也已投入針對B型血友病的基因療法產品開發,他們也透過老鼠實驗證實AAV載體對基因療法的改善功效,期待能為國內血友病患者做出貢獻。

全球生物科技創新協會(BIO)科學與法規事務主任Sesquile Ramon指出基因療法可能是全球95%遺傳疾病的有效解方,但全球目前對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仍持反對態度。(攝影/吳培安)

全球生物科技創新協會(BIO)科學與法規事務主任Sesquile Ramon指出基因療法可能是全球95%遺傳疾病的有效解方,但全球目前對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仍持反對態度。(攝影/吳培安)

最後,全球BIO的Sesquile Ramon,由基因編輯應用在人體治療的全球法規概述壓軸演講。Ramon說明,基因編輯其實不只CRISPR,還有Zinc Finger、Meganucleases、TALENs等。

Ramon指出,全世界有超過6000種疾病是由基因突變造成,但只有5%已經有 獲准的療法,而基因編輯可能正是滿足此巨大醫療需求的解方之一。目前基因編輯正在進行的臨床應用,包括白血病、血友病、第十型萊伯氏先天性黑蒙症(Lieber’s Congenital Amaurosis type 10, LCA10)、鐮刀型貧血症、囊性纖維化等。

在美國,也已經有四項核准的基因修飾相關療法獲批,包括AAV基因療法和嵌合性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另有139家生技公司、共計388項新療法計畫正在開發中。

然而,Ramon也表示,目前基因編輯在人體治療的應用,美國和歐洲都只准允使用在體細胞(somatic cells),至於牽涉到生殖細胞(germline cells)的基因編輯,目前都是完全禁止;在日本厚生勞動省(MHLW)及醫藥品醫療機器總合機構(PMDA)的《基因療法指南》中,也是禁止(prohibit)會對人體生殖細胞或胚胎造成遺傳改變的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