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擔任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衛福部部長、國家衛生研究院董事長和衛生署副署長,現任林口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名譽院長、長庚大學醫學系客座教授、國家衛生研究院董事與艾萬霖生技董事長。
林奏延於2020年12月底創立艾萬霖生技公司,致力於外泌體的臨床運用並專注退化性疾病治療,也讓艾萬霖成為全臺第1個運用外泌體做為新藥申請的公司;今年3月,林奏延與臺大生技中心主任沈湯龍共同發起成立「台灣外泌體產學聯盟」,倡議政府重視外泌體研發,促進產學對接與整合上下游產業界。
責任編輯/李林璦
今年,囊括《再生醫療法》及《再生醫療製劑條例》草案的再生醫療雙法討論熱烈,但是,目前立法院已在5月16日時宣布暫緩三讀。
先前,2018年衛福部公布《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特管辦法》)修正條文,開放6項細胞治療技術,相較於日本的自由診療更為嚴謹,這類似「沙盒」的概念,在適度的管制下,成為臺灣再生醫療產業發展的楔子,也給予患者一線希望。
我認為,再生醫療是臺灣追上國際的機會之一。再生醫療產業則正處於萌芽階段,臺灣還有機會取得先機,並在國際上站穩腳步。因此,再生雙法對臺灣的生技產業發展非常重要,我期望能盡快針對大家目前的疑慮做調整後,讓再生雙法盡早通過,先求有再求好,正式上路後,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微調。
臺灣的生技醫療產業,從以往的學名藥發展到新藥、生物相似藥,雖然逐漸有成果展現,但放到國際與世界各國相比,已經喪失許多先機了。
例如,在小分子藥物上,大多是國外大藥廠的天下;而在生物相似藥領域中,臺灣雖然幾乎是同時與韓國起步發展,但生產製造規模也遠遠追不上三星生物製藥(Samsung Biologics)。今年7月4日,三星生物製藥取得2張輝瑞(Pfizer)合作協議,總額共8.97億美元,成為三星有史以來最高額生物相似藥訂單。
全球搶進外泌體產業 臺灣不落人後
再生醫療領域中,又以外泌體(Exosomes)的發展領域更新穎。外泌體可謂是被遺忘兩個世紀的明日之星,現今,全球熱潮興起,大家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