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環球生技

「投資防『疫』學」大調查(一)

日期2020-02-25

2019年底到2020年初,黑天鵝紛紛現身,

中美貿易戰、臺灣大選調動政經資源、中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接踵而來……

但歷史上顯示,人類疫情疾病過後,醫藥產業往往隨後風起雲湧。

產業投資也要做好防「疫」,

本刊特別進行2020 環球生技「投資防『疫』學」大調查,

掃描國內專業投資專家圈,透過問卷及面訪了21位產業意見領袖,

專家分享如何應變的投資趨勢、逆勢崛起的贏家法則,

本刊也統整出意見領袖看漲的48家公司,

專家們的「投資防『疫』學」告訴您為什麼?


責任編輯:吳培安、彭梓涵
採訪整理/攝影:吳培安、彭梓涵、李林璦
撰文/資料分析:吳培安、彭梓涵
美術設計:黃黛鵑

自1995年以來,生技醫藥一直被政府喊為「驅動臺灣下一個世代產業成長的重要產業」。

儘管從人才、資金、智財、法規、資源、選題等六大政策構面著手、全面強化,近年,更加速修訂多項立法,包括:《新藥開發條例》、《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草案》(特管辦法)、《醫療器材管理法》,以加速產品上市期程。

不過,在臺灣生技醫藥產業前景總在看似一片光明的當頭,就出現讓許多投資人措手不及的重創,如基亞、浩鼎新藥解盲失敗。

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生策會)創辦人王金平,在2019年3月的媒體訪問中指出,雖然蔡英文總統上任後持續推動產業利多政策,但臺灣生醫上市櫃企業市值,仍從2015年12月的1兆1,538億元的高峰,衰退到2018年底只剩8,404億元,足足衰退27%。


投資調查結果顯示,生技投資專家最喜歡投資A輪公司,此階段的公司大多已具有成型的商業模式、在市場上起步具備一定基礎。圖為2019年教育部新創大賽生醫組金獎得主「潔膚甲」團隊。(攝影/林嘉慶)

資本轉向上市前企業 循環帶動創新創業

根據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生技中心,DCB)的調查報告,2015年起,臺灣生醫資本市場投資熱度減退、股價下跌,導致製藥產業公司的市值縮水,資本市場一直處於低迷狀態。

活絡生技投資市場,也成為2019年9月5日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中熱議的話題。

亞洲唯一雙掛牌企業、台灣微脂體公司總經理葉志鴻指出,資金就是生技公司的命脈,但在臺灣資本市場的設計比較著重在有形資產,而且因為法規限制,許多創投只能投入上市前公司。

資本轉向上市前公司,於是又成為促進臺灣創新創業的活水泉源,循環地帶動臺灣產學一片創業熱潮與憧憬。

有了瑞士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報告」的加持,臺灣排名全球第 12、亞洲第 4 強,總體經濟穩定度與其他 33 國並列第一,而且與德國、美國及瑞士列為全球 4 大創新國。

歐美活躍的早期初創機構與人士,包括:加速器、創投都開始對臺灣投注眼光。

政府在新創補助也不遺餘力,範圍從創新創意、整合應用、高值優化、投資育成、中小型補助、大型補助、重點補助、政策型方案、個人創業補助等。

黑天鵝添變數 投資要防「疫」

創業是一條漫長的路,必須不斷在本身內環境及外部環境中爭取成長動能與資源,更難掌控的是外部大環境的變動。

近來,從2018年3月一路打到2020年1月的中美貿易戰,迫使臺商面臨選邊站、多邊站、或是往其他國家(東南亞)另尋出路的抉擇 ; 此次,自2019年12月中國傳出的不明肺炎,在2020年1月確認的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定名為COVID-19),成為開春以來最大的黑天鵝。

面對接...

線上報名 查看更多